林骁记得是镇上最热闹的时候,附近村里的农民会背些山货来卖,各家各户的亲戚朋友开始串门,拜年。
外出务工的人们也全回来了,聚集在一起喝酒、打牌、吹牛,镇上三婶的茶馆就是他们的聚集地。
张惠芬是三婶亲侄女,当年就是她做媒把张惠芬介绍给林石富的,按照辈分林骁还得叫她一声姑婆呢。
张惠芬准备了烟酒、糖果,还数了八千块给林骁,让他去三婶家拜年:“你爸住院那会儿,三姑婆借给了咱们家八千块,你去把钱还上,嘴上甜点儿,三姑婆对咱们家有恩呐。”
林骁在家听张惠芬提到的最多的就是这句话,“谁谁谁是好人,谁谁谁对咱们家有恩呐!”却从来没听她提过谁不是好人,谁又欺负过咱们家。林骁受她影响,也从没对乡亲们背后的闲话心生怨恨,只有把恩情牢牢记在心底,将来报答。
三婶的茶馆里已经坐满了人,老老少少都有。茶馆里的人高谈阔论,相比日常喝茶谈论的话题,又新加入对各家年轻人的比较。
谁谁谁当老板了,谁谁谁城里买房了,谁谁谁考上公务员了……总之你说你家的人有本事,我说我家的人更有本事,很有些攀比的味道。
实在比不过的,就拿林骁来比,我们家那混球再不济,也比林骁混得好吧,人呐,还是要踏实,否则行差踏错,一辈子就毁了。
茶馆里正中坐着个年轻人叫邓波,正是人们口里年轻有为的对象,在外打工挣了钱不说,大过年的,还带了个漂亮的外地小姑娘回家。
今天一大早,邓波带着女朋友从镇头走到镇尾,很是享受了一番别人艳羡的目光,然后被三婶茶馆里几个打工回来的小年轻拉住打麻将。
都是在外面打工的年轻人,要比谁混得好,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就是打牌,打的越大越能体现本事。
如果打大了,你不敢上桌,那么不好意思,改天茶余饭后就有人讲:“谁谁谁还说混的有多好,喊他打牌,连桌都不敢上。”
这也就造成了一个怪现象,有些年轻人即便没挣到几个钱,平常也不爱打牌,但说到凑个局,咬着牙也要上。
要是看到有人大年初二三就背起背包出门,说厂里离不开他,老板请他回去的,准是钱输完了,又不愿意别人见他的穷酸样,躲风头去了。
邓波和几个人打麻将,故意把刚才他们讲好的筹码提高一倍。
茶馆里有人听了,就私底下议论起来:“小波这孩子现在发了,听说一年挣十几万呢。”
“可不是嘛,我侄子和他在一个市里打工,准备年过了就去跟着他混呢。”
“年前还说把我侄女介绍给小波呢,人自己从大城市带个姑娘回来,有本事。”
人群议论的正热闹时,林骁提着个大口袋到了茶馆,三婶忙得脚不沾地,没注意到他,林骁喊道:“三姑婆。”
茶馆里的人都一致回头,看着门口的林骁,半晌没人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