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更新了骑行装备中的最大件装备——自行车之后,我原来那辆350块钱在岛内买的贼车,喜德盛牌子的山地车也就无用武之地了。和老榕的那辆二手车锁在一起,扔在房东的停车棚里。
有一日,一同事听说我有辆车不用,就在我上班的时候跟我聊了他想买来骑着上班,外出吃饭用。想了想,扔在那边也是浪费,还不如贱卖或是直接赠送给同事用,也算是资源再利用,低碳环保从我做起吧!
其实车还是不错的,除了变速器换了两次以外,其他零部件一律原装,不曾更换。全地貌山地车,前有避震,铁质车架,负重200多斤一点问题没有。
一天早上,同事过来看车,大概的看了看,我就请了他去我的出租房泡茶。茶泡好以后,两人开始聊天,聊自行车的种种,我还自豪的扯了一把我骑行的经历。茶过三巡,我俩还是没人提出车价的问题。
我实在是不好意思跟一关系不错的同事主动要价,就死乞白赖的死扛不开口。同事估计也跟我一样的顾忌,也是不好意思出价。尴尬了一小会儿,最终还是同事开口了,说:100,怎么样。我一听有点懵,感觉太高了,我连想都没想过的价。原本只想他买两盒烟就此了事,但我又害怕像上次那样,帮一个同事上了半天班,他坚持要给钱,我是坚持不要,就说买两盒烟,结果他给了我两盒黄鹤楼,烟钱一算,刚好半个班,客气了半天跟没客气一样,还弄的很不自在。
我赶紧跟同事说:30块。同事觉的不行,又说:80,怎么样。我说:不不不,40。同事接着说:50,就这么定了。说完直接掏钱给我,我俩看着彼此都觉的不好意思。他觉得占了我很大便宜,我觉得我也是捡了大便宜。
喝完最后一杯茶,准备跟他下楼去推车的时候,我心里还是不自在,觉的得了便宜卖了乖。就拿了一瓶在网上买的山地车专业维护的润滑油。
楼下,我把润滑油给他,两人一起给链条,脚踏还有避震器做了维护之后,就准备下去街道修理自行车的铺子给轮胎充气。他递过润滑油给我,我说这瓶就给你了。又是一阵不好意思,同事觉的像是占了便宜。
跟他弄完了自行车之后,刚好在饭点上,就近的快餐店吃饭。最后还是同事先我一步付了饭钱。扯来扯去,算是扯不清楚了,最后索性不扯了。
回来的路上一直在想早上发生的这件事,一路笑的没停。
小时候在家里经常看见这种彼此礼让的事。老爸帮邻居干了点活,然后晚上的时候,邻居叔叔过来付钱,说是耽误时间出力的钱。然后老爸就直接拒绝,很不高兴的样子。然后邻居叔叔嘻嘻一笑,把塞回来的钱再一次放在桌子上。老爸又拿起来,这次表现的样子俨然已经生气了还顺带着说:把我当什么人了,帮这点小忙都算钱,还做什么邻居啊。很生硬的动作把钱直接塞你口袋里,那动作恨不得把钱装在你口袋最深处的地方,让你想再拿出来都很艰难。然后赶紧倒茶,把满杯的茶水杯子递给你,占了你的手,让你再掏钱的时候就更难动作了。
我还见过一次让钱的事儿,老远看起来就像在打架。走进一看才知道两人在彼此让着一百块钱。给钱的人刚把钱拿出来,对面一个人就转头准备走人。准备递钱的人一个箭步上前,扯住衣角说:干嘛,你跑什么。
被抓住衣角的人回头一笑说:没有啊,忽然想起家里有事,准备回去。
哦,那这个钱你拿上再走。
什么钱啊。
前两天不是帮忙摘了两天苹果吗?你家又没有苹果园,我也帮不了你什么,这个算是工钱,你拿上。
哎呀,帮个忙而已,啥钱不钱的,不要。
递钱的人把一张红票子不由分说,直接往那个人的上衣口袋里塞。那个人见势直往后退。递钱的人是一步步往前逼,最终还是没能把钱塞进那个人的口袋,但还是给塞进怀里了。收钱的人一看,这还了得,拿了钱就追给钱的人,给钱的一看收钱的人追来了,撒腿就跑,但还被追上了。两人的手就开始绞缠在一起,手里的一百块钱在两人之间推来当去半天,远看还真跟打架似的。
我老爸冬天做豆腐生意,有朋友特别是多年不见的朋友从外地回来要么从远地方来的,临走的时候,都要给人家带上几斤豆腐,还谦虚的说:没什么好东西给你,就这豆腐给你拿几斤,回家包包子,捏饺子,绝对好东西。晚上饿的时候,大片子豆腐跟白菜熬上一砂锅,泡了馒头,绝对好吃,豆腐泡馍嘛。对方接了豆腐,就开始掏钱,接下来的一幕又是那种热情过头的彼此礼让,推来挡去半天之后,最后总有一方要收下,要么一方坚持不收,像是弄的不欢而撒,其实心里都热乎着呢!
现在想来,那时候的人朴实纯真到一种天真的状态,都是宁愿自己吃亏也不想占人家便宜。觉得占了便宜,饭都吃不香,觉都睡不好。那时候人们的生活真的很苦,一块钱就能解决两个月做饭点火的火柴。但是再苦,这种原则性的东西始终不变,那就是无功不受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话当然说的没有那么漂亮,但就是那意思。
我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也是在父母这种教育下长大的,所以始终改不了这种秉性。钱的概念在我的脑子里一直模模糊糊,只有在我饿了半天肚子,想去吃饭而没有钱的时候才会想起钱有多重要。但是只要这一茬过了,手里有钱了,钱的概念就又烟消云散了。所以混到现在还是一个没有存款,月光族的无产阶级。
像我和我同事这样交易叫价的人少之又少了,所以金钱的概念和攒钱的意识还是有必要加强加强了。
2012年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