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你看这种有什么用,科举考试考《唐会要》吗?”
“别看了别看了,听说昨日状元公在明月楼作了一首千古名篇,明月楼老板今日让人免费登楼看诗,我们快点过去看看!”
这个叫君卿的年轻人摇头说道:“状元公的诗昨天不就传遍了国子监了吗?确实是旷世好诗,但是诗词昨日已经品了,今天还去看什么?”
另外一个年轻人说道:“看状元公的真迹啊!”
“状元公又不是以书法出名,看他的真迹还不如临摹颜侍郎的真迹呢?”
“这!?”
“我还要继续看书,自己去看吧。”
就在这个时候,另外一名监生跑过来:
“杜君卿,监学找你!”
监学,就是国子监排名第二的官员,官至正四品。
如今国子监祭酒是礼部侍郎颜真卿兼任,礼部的事情多,颜真卿也不怎么来国子监。
主持国子监日常事务的是国子监监学刘秩。
这位刘秩也是家学渊源,他父亲是著名史官刘知几,曾经编写了《则天实录》和《中宗实录》,还私撰了《史通》一书。
刘秩是在房琯的举荐下入仕,后来房琯被贬为河西节度使后,也被贬官外放。
不过他官声不错,学问也很好,就被皇帝召回担任国子监的监学。
刘秩和史学家父亲一样,都是一个喜欢研究史书的人。
不过和父亲写《史通》这种历史学理论的书籍不同,刘秩更喜欢史书中关于政治体制的部分。
刘秩喜欢研究的是各个朝代的政治制度,他曾经写下过一本《政典》三十五卷,详细论述从三皇五帝到上皇时期的国家政治制度,以及各个官职权力的变迁。
而这个名叫杜君卿的年轻监生,大名叫做杜佑,也是一名喜欢研究政治制度的读书人。
他和刘秩是忘年之交,不过两人都是私交,让人传唤去面见还是第一次。
杜佑疑惑的来到了刘秩的办公室,只看到在堆满了书籍的书桌后,一个中年官员正在写着公文。
“君卿,且等我写完这个。”
杜佑老老实实的等刘秩忙完了公务。
刘秩这才抬起头说道:“君卿,这次喊来过来,实在是有一件棘手事。”
“裴尚书下文,让给礼部、国子监一起议一议,要用何种礼仪来迎接上皇。”
杜佑一听,就知道这确实是一件麻烦事情,而且是最麻烦的事情。
上皇毕竟是曾经主宰天下四十多年的天子,又是皇帝的亲父亲,大唐也提倡孝道,如果让皇帝走正门进长安城,上皇走侧门进长安城,那恐怕有违圣人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