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候他面临选择,要么把两百成年人留在这里,每月得到很少量的冰铜;要么加大人力投入,起码上千人耗时数月,全力凿开山体一侧,情况应该会有所好转。
只是现在没多余的人力啊,那么还有一个选择,暂时先把人撤走。目前得到的铜,勉强够部落中使用,所以铜并不是刚需品了。
这样做算是明智的选择,不过希夷山不仅有铜矿,同时也有大量的黏土,可以烧陶啊。
罢了,有舍才有得,黏土分布广泛,在太虚附近认真寻找,肯定会找到的,可能在质量上没这边好,但陶器说穿了是拿来用的,又不是艺术品。
想通之后,苏阳马上让大康进行收尾,暂时放弃这里。虽然很可惜,其中却又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希夷山或会变成战场。
收尾没那么快,并且他交代对两个炉子进行半破坏,到时候他们自己修复容易,但别人拿着却没用。
“大康,我给你留下百人,其余的人跟我到白矛去,确保稻谷无忧。你这边忙完收尾也一并到白矛去。”
“好的,苏巫。”大康一口应下,要论整个太虚,他只服苏阳。
大康原本是东山部落的第一勇士,为人有些桀骜不驯,连长老也不服,但却愿意听苏阳的话,反过来也受到了重用。
夏日的日照线很长,苏阳又在周围转了转,吃过食物就睡下了,一夜无梦,第二日又恢复到精神抖擞的状态,去迎接新的挑战。
如今白矛那边有四百人,加上这边两百,足以照看好稻谷,至于收割时,太虚会全族出动的。
想到收割,苏阳忽然发现还没有准备石灰坝子,这个一定要有,不然若是谷粒晒不开,导致发芽发霉,那可就悲剧了,细节决定成败。
此外,如果谷子中混进了砂石,那吃起来也不好啊。好在用石灰砂浆抹地面的速度很快,基本第二天就可使用。
看来石灰场那边还要加大投入,既然铜矿暂时停了,石英场那边的人就可以抽调了,倒腾倒腾,把有限的劳动力发挥出来,哪里不会点哪里。
清晨出发前,他又找来大康,改为陶工收尾后直接去太虚,统计了一下,抽调五十人过去,这些陶工到了太虚就去寻找黏土,在那边制陶。
苏阳与护卫队行走在丘陵,这边的地域很大,发展种植的策略是正确的,为了保持土地的肥力,采用轮耕比较合适。
也就是说,明年开春后,白矛的驻地也会移动,以便靠近新的种植区域,所以他没急着修建白矛。
至于新的选址,很可能会在希夷山附近,到时可以兼顾铜矿与种植,也可能会跟着河流走,方便灌溉。他还有很多时间去考虑,即使犯错也能承受。
夏天来了,秋天即不远了,至冬天,他就是十一岁了,11是一个神奇的数字。可以表达用双腿走路,也可理解为剁手。
去年他满十岁是在外面度过,今年说什么也要大摆流水席,所以需要丰收。
快到白矛了,远远就能看见绿色稻田,以及正在田间劳作的族人们,或许白矛应该改一个名儿,就叫稻城如何。(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