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她清楚这里边的政治影响。
“观音婢莫急,这未必是坏事,但……”姜万钧通过这件事,想到了不久前王玄策上的一道折子。
经过这些年普及教育的推行,识文断字的人多了,知书达理的人也多了,但隐忧也因此而出现了。各种光怪陆离的学问都在不断地壮大,尤其在中原以外的地方,甚至到了野蛮生长的地步。
王玄策在折子上,表达了自己的担心,不少中原以外的文明正在“借尸还魂”,吸食华夏文明的血液。
这也算是人性使然吧,自私和贪婪,可以让人拿起武器,也可以让人丢掉脸皮。
姜万钧早就明白,并不是每一颗种子都可能成长为参天大树,但怎么去区分种子的优劣却是个大麻烦。
由谁来主导?
又由谁来监督呢?
而通过渤海公主刚才的话,墨蒅想到一个字,那就是“礼”字。
实话实说,姜万钧很早以前对这个“礼”字,真没太重视。
现在才突然发现,其实“礼”字,才是过去几千年凝结出来的“结晶”。
华夏文明的内核就是“礼”,君臣,父子,夫妻,邻里,乡亲,同事,师生,长幼……
世界万物,就没有“礼”字解释不了的。
它不仅被所有中原人所接受,凡是受华夏文明所影响的周边区域,也都认可这个“礼”字。
礼,是人类最大的公约数。
甚至可以说,人只有两种,一种是“有礼之人”;一种是“无礼之人”。
国家也只有两种:一种是“礼仪之邦”;一种是“无礼蛮荒”。
“让高士廉来洛阳。”墨蒅吩咐道。
姜万钧需要为野蛮生长的“荒草”们制定一套行为规范,这套行为规范的重点,就在这个“礼”字上。
“是。”赤牛立即下去安排去了。
礼法,礼法,“礼”即是“法”。
也难怪后世之君,把“礼法”抬到了那么一个高度,甚至到了病态的程度。
这东西太有助于皇权统治了,如果姜万钧不是穿越者,他也会忍不住顺着这条路走下去。
但现在他知道,礼法只能是地板,绝对不能成为天花板,礼法成为天花板的那一刻,华夏文明也就被禁锢住了。
如何让礼法心甘情愿老老实实的当地板,而不是天花板呢?
这需要姜万钧好好想一想,先和高士廉谈一谈,回头再和魏征等内阁宰相们研究研究。
争取把地基夯实,绝不能让它们飘起来祸害人。
“大宁的皇帝开始重视礼法了……”不知道放出这个消息之后,会不会让某些人老泪纵横。
想到这里,姜万钧意味深长的笑了下,他想到了一个不错的主意。
不如让大宁以外的世界都认真学习“礼法”吧!
而大宁作为礼仪之邦,圣天子的子民,自然要学习圣天子改良后的“礼法”。
找个时间要和恒晨和尚聊一聊,和尚不仅要礼佛,也要研究研究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