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老大难问题
撇下那点公报私仇的想法不提。
当百官奏事完毕,李世民正要宣布退朝,一名兵部六品官员跑了进来,双手呈上塘报。
“陛下,前方有军情送到!”
投石入湖,不起浪花也泛涟漪。
朝堂上顿时气氛紧张,百官纷纷猜测:是哪一国兴兵侵犯大唐。
突厥人?
吐蕃人?
还是东北边陲的高句丽?
啪!
没等文武百官猜出个所以然,李世民突发雷霆怒火,将塘报摔在地上。
主管兵部的杜如晦迈步上前,捡起来仔细看了遍——
十几天前,数百名突厥骑兵南下,劫掠雁门一带,被守将发觉,及时率军击退,挽回了部分损失。
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按理说,情况并不算十分紧急,李世民因何大动肝火,当众失态?
原因就出在突厥对大唐的进攻方式上。
大唐和突厥南北相对,经常有摩擦,但动辄几万、十几万的交战屈指可数。
突厥派兵南下,目的是抢粮抢人,充实自身.通常是几百上千人的小规模抢掠,而且得逞后绝不纠缠,马上拍屁股离开。
以大唐现在的国力,不逊色突厥多少,即使发生大规模交锋,也不会毫无胜算。
可那种抢一把就走,防不胜防的骚扰,才是真正头疼的问题。
有能耐摆开阵势,真刀真枪的干啊,抢了就跑算什么本事?
别说,对于突厥人习以为常的招数,大唐王朝真拿不出有效的办法。
其实,往前几百年,匈奴、鲜卑等游牧部族,用的也是类似招数——能偷着抢,绝不明着打。
到了春秋两季,游牧骑兵南下劫掠的高峰期,这样的军报,每个月兵部都能接到几封。
“你们.给朕出个主意,如何防备突厥无休止的骚扰?”
李世民阴沉着脸,把问题留给了文武百官。
“克明,你主管兵事,先谈谈高见。”
杜如晦后退半步,心说:陛下啊,你真会难为我。
突厥人贼性不改,南下劫掠时有发生,总不能我说不来抢,他们就不来抢了吧?
为今之计,迅速提升国力军备,充实府库,等万事俱备,再动雷霆之威,一举将突厥人打服,才是正道。
但这显然不是李世民想要的答案。
思来想去,杜如晦拿不出良策,只能使出‘拖’字诀。
“陛下,臣昨夜失眠,脑子不太灵光,等想出对策,再来上奏。”
“那你们呢,有没有好主意?”
李世民环顾群臣,再次发问。
过了许久,文武百官没一个说话的,李世民不禁有些丧气。
想想也是,若是有办法,早就有人开口了,还用等到今天?
“罢了,退朝!”
百官退去,李世民独影独行,走在皇宫的廊道上,望着满池荷花,喟然长叹。
本想去找长孙皇后解解烦闷,但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女人在军事上的确是弱项,估计帮不上忙。
忽然,李世民向东眺望,莫名的想到了陈楠。
他觉得,这小子做生意是个高手,应该有不少计谋。
毕竟,军事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