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这个世界并没有人知道何范是重生者,假如他再写一篇《塞翁失马》,也不会有人说他自己抄自己。
但何范自己心里明白,哪怕其他人都不知道,起码自己是知道的。
这样心里就会不舒服,还是写个新套路吧。
何范一边做前面的题目,一边想新的套路。
前边的题目做得很顺,毕竟何范曾经做过一次,考完以后还对过答案估过分。
看着一模一样的试卷何范一下就回想起了自己当时如何选择的,哪几题答错了。
大概30来分钟,前面的题就做完了,答题卡也涂好了。
只是作文还没想好怎么写。
新套路还真是难找啊!似乎就“遇到挫折与放大痛苦”这个题目而言,塞翁失马的故事最为合适。
要不然就写这个了?何范心里闪过一丝犹豫,毕竟这个套路自己写起来最顺手也最切题。
后世许多网文作家也曾经尝试过不同的套路,但写起来似乎都没有自己成名时写的那个套路成功。从商业角度来说,重复成功的套路是最优解。比如漫威公司,既然拍了一部《钢铁侠》票房很成功,为啥不照同样的套路拍他个20几部电影,把这个套路的价值全部榨干呢?拍《黑客帝国》的奥卓斯基姐妹不走老套路,整了一部《云图》,结果票房不就扑街了?
何范正要动笔写一篇关于塞翁失马的文章,突然脑中灵光一现,新套路想出来了!
有时候灵感之神就是这么调皮,在你时间大把的时候啥都想不出来,等到你没什么时间的时候,比如晚上准备睡觉之前突然就文思泉涌,止都止不住。
何范想出的新套路是写“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个典故。该典故出自于《后汉书.冯异传》,讲的是汉朝光武帝刘秀时期的事情,那时候刘秀的对手是赤眉军。刘秀的手下冯异在某一个城遇到挫折,战败了。后来到另外一个城就打赢了,胜利了。最后还是战胜了赤眉军。
后来刘秀下了一道《劳冯异诏》褒奖冯异,里面就有“始虽垂翼回溪,终能奋翼蝇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样一句话。典故就出自此处。
这个套路的好处在于,《塞翁失马》这个典故中,塞翁遇到挫折是被动等待——马丢了就丢了,谁知道是不是好事呢?这有点鲁迅笔下阿Q的意思。塞翁后来过上幸福生活是他运气好。
但冯异不是,他遇到挫折就是真的挫折,在回溪打不过赤眉军就是打不过,回溪是一道过不去的坎。但是他又去蝇池奋斗一番,这回就成功了。他的成功是通过努力获得的,面对挫折他的态度显然比塞翁更加积极,而且他也没有放大痛苦,失败了就失败了呗,再去其他的地方试试。
套路虽然挺切题,但是要把这个故事讲完,又不能完全抄《后汉书》的原文,就需要缩减一下文字。
突然想到自己曾经看过一篇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就是用古白话文写的。用古言的好处就是更加精炼,同样的事情用现代白话也许要一两百个字才说得清,但古言可能几十个字就交代好了,这种简练的特点正好适合高考作文这个情形。
想好了就去做。
何范古文功底还是有一些的,他引经据典根据“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个典故写了一篇关于“遇到挫折与放大痛苦”的四六骈文。
期间不时使用了一些后世Raper的双押,三押技巧。
写完最后一个字,刚好将作文格子填满,一字不多,一字不少。
可谓痛快异常,酣畅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