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宝儿已来了数月,村子里犹回荡着李定娶媳妇时的鞭炮唢呐声,便又迎来了新年的脚步。小山村一如既往的在大山深处,像是一个文静而清秀的姑娘,内敛而含蓄的存在着。
日子渐入隆冬严寒,李启在宝儿身上裹了一层又一层,宝儿单薄的身子被他裹成了个小圆球。在冬至过后,李启便停了学堂的课,等严寒过后,来年开春再复课。
新年将到,村子里家家户户都透着喜庆的气息,人们脸上都是笑脸,都在为这个大团员的节日而准备着。李启往年对过年是没有什么特殊情感的,顶多是和莫大夫拼个桌囫囵吃顿饭也就罢了。后来莫大夫瞅上了小木匠,硬挤到人家小木匠家里去,李启便索性一个人往常怎么样也就怎么样。
虽然老李叔一家见他一个人,硬是要他过去吃团年饭,李启却是笑着拒绝了,人家一家人阖家团圆,他怎么好意思去打扰。今年有宝儿作伴,李启过年的热情却是空前高涨,早早的就准备了起来。
农家过年都是要自己熏腊肉,李启不会做,还专门去请教了李婶子。李启带了宝儿找去的时候,李婶子刚好也在做,便一边做一边细给他解说。李婶子大概实在心疼两人,担心两人过年吃不上腊肉,便道:“若是实在学不会,买了材料拿来给婶子做,反正我们家的也还没有熏,到时候一并熏了也无妨。”
李启忙道了谢,表示自己先试一下,若实在不会,还得来麻烦李婶子。
做腊肉分三步,第一步是腌肉。小宝儿兴致勃勃的自荐表示也要参与,李启便匀了他打下手,递些作料之类的。李启拿了新买的猪肉出来用热水洗了装进盆里,猪肉已经切成了大小合适均匀的条状。
再在肉上分别抹了盐、生抽、糖、花椒粉,宝儿在旁边跃跃欲试的样子,李启便由了他,让他洗了手,拿了肉教他抹作料。两人通力合作,气氛倒是显得很是温馨,肉很快就抹好了。
这第二步便是风干。挨个儿给肉打了洞拿线穿好,在屋檐上挂几天,冬日风大,没几天也就干了。
过了约三日,李启取了肉下来,肉果然差不多已经干好了。
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便是熏肉。在院子里搭了熏肉的架子,把风干的肉放到架子上,折了柏树枝,点燃了扑灭火苗,烟便直往上窜了。由于熏肉是不需要明火的,中途便需要人一直看着,免得明火窜了起来,把肉烧坏。
宝儿和李启两人抽了矮凳坐到那儿,李启一边添松枝一边教宝儿些诗句,时间倒也容易打发。到了日暮时分,揭开盖子,架上的腊肉便散发出一股独特的松枝清香味。李启不禁一阵恍惚,这便是娘亲怀恋的味道吧,果然很温暖呢。
宝儿在旁边兴奋的欢呼,小脸满是满足。李启揉了下他的头顶,果真是小孩儿心性。撤了架子,两人协力把肉挂到厨房。留了一块下来,李启说是晚上尝鲜。
晚上做了蒜苗炒腊肉,可能由于自己有参与制作,连宝儿都多吃了半碗饭。
随着年关的接近,李启考虑了一下,还是带了宝儿去镇上一趟。既然准备认认真真的过一个年,那就要好好准备,该买的都要买齐了才行。
恰逢李安在乡下采买了货物要进城,便邀了两人坐他租的拉货的马车一起去。进了城,大约大家都在忙着办年货,城里的人特别多,都是挤过来挤过去的。李启担心与宝儿被人群冲散,本想托了李安代为照顾,等他买完了东西再来接他。
可是宝儿却不太情愿的样子,他也不闹,就拿了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可怜巴巴的瞅着李启。最后果然欢欢乐乐的抓了李启的手臂跟了去。李安在后面纳闷,心想李夫子好是宠溺这个小表弟。
街上人实在太多,李启刚开始还注意了宝儿是否跟着自己,后来见宝儿紧紧拉了自个儿的衣角跟着,便放了心。看到一个买红纸年画的小摊子,便过去买了几张红纸,打算回去剪了福字帖门上。
卖红纸的摊子旁边是个老伯摆的捏面人的小摊,一团白乎乎的面团在他手里揉捏几下,便成形成了个小人,再拿了画笔随便点那么几笔,小人便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了。宝儿眼睛瞪得大大的,小嘴张着,看得目不转睛,不知不觉的就松开了拉着李启衣角的手。
等他回过神来,茫然的盯着来往的人群,不明白他只是看了会儿捏面人,仲宣怎么就不见了。一个人无措的被人群推挤着前进,单薄的身影显得很是无助。
不知道走了多久,一个穿着白色描金缎面华服的公子走到宝儿面前,笑的温文尔雅,道:“小公子可是和家里人走丢了?”
小宝儿像是忽然又忘了怎么说话似的,嘴里只知道喃喃重复:“仲…宣。”
那公子听到这两个字,仿佛明白似的,温笑道:“我带你去可以找到仲宣的地方罢。”
宝儿抬起头,愣愣的看他,那公子直接拉了宝儿跟了他去。
李启离了红纸摊子不远便发现宝儿不见了,无奈人流太多,硬是挤了半天,等他好不容易挤过去的时候,宝儿已经不见了。心里一紧,忙四处找了开来。
直至暮色四合,李启却还是无半点头绪,心里自娘去后,第一次涌现出恐惧的感觉。小宝儿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在他的心里发了芽,生了根,变得必不可缺。突然想到李安在聚禩酒楼当个小管事,对镇里的消息应该灵通,便又振奋了精神向聚禩酒楼跑去。
到了聚禩酒楼,远远的就看到宝儿走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