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几日,不说赵小山如何想,只说崔虎子心里就起了日后做先生的心思。若是可能,他甚至想日后在村里开办学堂私塾,不说教出几个状元几个探花,只说让家家户户的孩子出了门不再是睁眼瞎他就满足了。
就像是当初大姐刚刚挣了钱,带了他跟朵儿去买粮食的时候,他们三个人只能看着图形猜测什么东西价格几何。如果当时他们都认识字儿,又怎么会为难?
就在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时候,小少年心里的念头可就跟扎了根似的。
等赵小山跟崔虎子再离开的时候,村口许多孩子都会远远的跟俩人打了招呼,甚至有些在正学的认真的还会追问俩人什么时候再回来。
这次离开,没过几天就又传来消息,说赵小山跟崔虎子府试竟然过了。如此倒是让里正也惊喜起来,一得了消息就来报喜了。也亏的崔玉担心如今还没过院试,说的太早让人知晓了再节外生枝,所以只接了俩人回来,又买了许多酒菜跟李氏几人凑在一块吃了顿好的。
里正赵德发也很是高兴,一来是看着赵家的日子越来越好,又拉扯出了个有出息的孩子。二来若赵小山有当官的命,日后他们整个村子都跟着沾光,走出去可不光是光耀了一家人的门楣呢。
人多喝几杯,话自然就多了。在自家婆娘拉着崔玉说话的时候,赵德发可就好生说道起来,无非是让俩孩子多用功些,日后能出人头地让别人悄悄咱们山沟沟里的穷孩子也是有本事的。
对于这话,赵小山跟崔虎子自然没有反驳更没有不耐或者恼火。虽说崔虎子不是本村的人,但在这里住的久了,多少也受过村里人的照顾,加上他自读书开始就知道礼义,所以对待长者的耐心也是有的。
赵德发见两个孩子一叠声应着自个的话,丝毫没有仗着自家是读书人而心高气傲,当下更是高兴了。
吃过了饭,天儿可就不早了。赵德发跟他婆娘离开的时候,可是絮絮叨叨又嘱咐了许多话。最多的便是让两个孩子好生温习功课,可不敢为了干活儿再耽误了前程。直到赵家人都连声应了,他才放心的离开。
说是不声张,但这么大的事儿,赵家村几辈子也没出过一个有能耐的读书人了,如何能全部瞒住呢?那些有心的人,没两日不就得了消息,知道赵小山跟崔虎子考过府试的事儿了。
之前想要看笑话的这回是萎了,倒是那些得过赵家好处的,可就挨个上门贺喜起来。
一日半日的还较好,三两日过去了,来家里歇着或者跟两个孩子搭话的人可还是不见少。最后别说周氏跟李氏了,就连崔玉都有些心焦了,这么下去俩人还怎么备考啊?
最后一家人商量了一番,还是决定让小山跟虎子去镇上的书院准备功课。至于食宿,则每日都到李氏铺子里解决。这样也能免了同窗的打扰,还能吃些好的补养身子骨。
赵小山也觉得这样是最好的,而崔虎子也有些想李氏跟三妮了,知道能回去自然也是高兴的。
第二日,崔玉帮着俩人收拾好行李,又准备了装了碎银子的荷包塞给俩人,好生嘱托让俩人莫要省着。得了回话后,再去拿了些点心跟果子,这才让赵二石送了人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