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想,安在涛笑道,“张主任,要不让我试试?”
张纲皱了皱眉,迟疑道,“小安,你行吗?”
安在涛虽然是名牌大学的新闻系高材生,但新闻报道这东西,没有实践是很难出好稿子的。全\本/小\说/网\老记者弄出的稿子,上头都不满意,何况是这么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
不过,知道安在涛是黄总编安排进来的人,张纲也不愿意太过让他难堪,勉强笑了笑,“也好,你就试一试,我也去抓紧再去改一改,市委办还催着呢,哎,真是要命啊!”
安在涛呵呵笑了笑,拿着马晓丽的稿子坐在了她的电脑跟前。略一沉吟,他先将“市委书记杜庚视察高架桥车祸现场”的原标题,改为——“杜庚亲临高架桥车祸现场调研”,然后又加了一个新闻导语——“车祸频、交通拥堵严重,高架桥问题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接下来的新闻主体部分就很容易写了。安在涛将马晓丽原本一笔带过的车祸生的深层次原因(高架桥路面狭窄),进行了大篇幅的渲染性“阐述”,在简单肯定了高架桥曾经的历史作用之后,笔锋一转——“随着城市交通结构的变化,高架桥日益成为导致我市交通拥堵和危害公共安全的‘血栓’……”
不到半个小时的功夫,一则重写的新闻报道便出现在张纲的案头。张纲扫了一眼,有些惊讶地扫了安在涛一眼,即为他的文笔和对于新闻报道强的驾驭能力感到吃惊,又为他的观点感到意外。
……
……
这则署名为滨海晨报“实习记者安在涛”的新闻被传真到市委办之后,也就是十分钟之后,那边就传过来同意签的原件传真。传真上,有市委书记杜庚红笔写下的四个大字:同意,已阅。
这些,安在涛并不知道。弄完这个稿子,作为一个并没有正式上岗的实习记者,他结束了第一天的工作,步行回了家。
回到家。已经是十点多钟了。他地母亲安雅芝听见门响。便从客厅冲了过来。见他安然无恙地进门。这才松了口气。不满地嗔道。“小涛。你怎么这么晚才回家?现在晚上街上这么乱。妈都担心死了。”
“妈。我没事。我今天不是去了滨海晨报嘛。黄总编让我即刻开始实习。顶多过了这个月。我就可以转正当一个正式地记者了。”安在涛笑嘻嘻地走过去习惯性地拉起安雅芝地胳膊。仍然像小孩子一般撒娇式地拽了拽。
母子相依为命这么多年。感情好得不能再好。虽然已经2o出头大学毕业。但在母亲面前。安在涛还是不自觉地保留着幼时地“不良习惯”。
安雅芝叹了口气。“小涛。做记者又苦又累。哪如进机关好呀。旱涝保收金饭碗。要是混好了还能弄个一官半职地……哎……都怪妈没本事。妈……”
安在涛听着母亲轻柔地自怨自艾声。情不自禁地抬头望着母亲风韵犹存地脸上。眼角周围泛起地浓密地鱼尾纹。心头突地一颤。
他蓦然想起今天是1998年7月13日。而一周之后。又正是他母亲安雅芝地忌日。他地母亲正是98年去世地呀!前世。母亲出门为他跑关系。但一连两天都没有回家。突然失踪。而就在7月2o日。有人从海滩上现了安雅芝地尸体。事后。他才安雅芝地卧室里找到了她写在7月19日下午地遗书。
2o多年相依为命的母子深情,2o多年母亲单独养育自己的含辛茹苦,前世闻听母亲死讯后自己那撕心裂肺的痛楚,都一起搅动起来。安在涛的肩头猛然抖动着,他霍然一个转身,紧紧将安雅芝抱紧,眼圈一红,泪流满面。
“不,我一定不会让悲剧重演。”安在涛咬紧了牙关。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