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七月骄阳似火,城里宽大的驰道散发出滚滚的热浪,数位年岁稍高的朝堂重臣都因暑热染病,只得告假,连带着未央宫里的草木都有些发蔫。
数日前,着实酷热难耐的汉帝刘启处理完主要的政务,就心安理得的丢下满朝文武,带上宫内的嫔妃,跑到骊山甘泉宫避暑。
池塘边上,移栽了很多茂密的大榕树。树荫下凉风习习,粉雕玉琢的小刘彘正躺在一个竹制的摇椅上,半眯着双眼假寐。
突然,他手里的钓竿一阵晃动。
刘彘却不起身,只是手腕稍稍用力,哗,一尾二尺长巴掌宽的大鱼跃出水面,银色的鱼鳞在正午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他将鱼竿用力一抖,大鱼准确的甩到了躺椅旁。
原本静静站在一般的小内侍赶紧上前,把鱼从鱼钩里卸了下来,放进一旁的木桶里。
刘彘打了个哈欠,问道:“李福,有几尾了?”
“已有十尾了。”
小内侍李福喜滋滋的数了数,咂了咂嘴道。
近下无人,刘彘也没太顾及尊卑作态,出言打趣道:“又嘴馋了?昨日可赏了你不少,你先前不是说自幼不喜食鱼吗?”
李福不禁讪笑:“奴下以往吃到的鱼皆是腥臭难忍,但大王(胶东王)赏下的鱼汤鲜美,鱼肉滑嫩,实在是人间难得的美味,怎么都吃不够。”
“行了行了,赶紧让人抬回去。”
刘彘站起身来,晃晃悠悠的朝远处的一处偏殿走去,“本王今天再弄出几道拿手菜,让皇祖母尝尝,你给阿母和姨母也送去一份,剩下的便赏你了。”
“彘儿,瞧你这一头大汗的,又跑哪儿疯去了?”
刘彘刚迈入偏殿,就被眼尖的窦太后看到了。
诶,史籍上不是说窦太后患有眼疾么?
莫非是要等年纪再大些,才会发作,那便应该是老年人常见的白内障吧?
刘彘纳闷挠挠头,心知是躲不过去,只得认栽。
他一步三晃的走了过去,嬉皮笑脸道:“嘻嘻,皇祖母怎的没有午寐?”
窦太后瞧着刘彘,意有所指的幽幽道:“哀家睡不着啊!梦到有个小贼抽去了哀家那副锦绣屏风上的辽东天蚕丝,抓到那小贼定要将他交给皇帝,严加处置!”
刘彘故作惊讶的道:“竟有这等事?待孙儿去将小贼为皇祖母擒来。”
说话,他便要往门外跑。
“给哀家滚过来!”
窦太后气极反笑,呵斥道:“莫以为哀家不知晓,你的渔具可不一般啊。紫檀木的钓竿,天蚕丝做鱼线,连鱼钩都是金子做的。”
刘彘登的福由心至,灵机一动,拍着脑袋便朝后殿跑,嘴里还不忘道:“若非皇祖母提醒,孙儿险些忘了交代御厨,用钓上的鱼儿,给皇祖母做上几道好菜。”
“端是个惫懒小子!”
窦太后看着刘彘屁颠屁颠的背影,无奈的笑着直摇头。
不知道为何,这么些孙儿孙女,唯独这个惫懒的小无赖最得自己欢心。
比起其他规规矩矩的皇子公主,调皮捣蛋小刘彘和自己相处时总能毫无顾忌,轻松自在,而且从平时的作为,也能时时感受到他的孝顺和对自己的孺慕之情。
含饴弄孙,是每个老人最快乐的事情,哪怕贵为太后也不能免俗。
故此,一到了甘泉宫,窦太后便派人把刘彘接了来。
刘启倒也乐见其成,先不说能让母后开心些,单说没了刘彘,自己和王亲热时也少了几分顾忌,端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至于刘彘,倒也乐意和窦太后多多亲近。
人终究是有感情的,相处四年,这老太太是真心待他不错,又是血缘上的亲祖母,怎么也该多孝顺些。
何况据史籍记载,不久后太子刘荣将会被废,此时和皇祖母处好关系,日后皇帝老爹要将自己改立为太子,也会少几分阻碍。
月上西楼,一道道精美的菜肴摆上了圆桌,远远的就能闻到四溢的香气。
馆陶公主刘嫖走进了偏殿,见到中间的大圆桌,和桌边的几张靠背椅。
她不禁疑惑的问道:“母后,这些是什么事物?倒是奇特。”
窦太后溺爱的摸摸了刘彘的小脑袋,略有些得意的答道:“前几日彘儿见哀家腿疾犯了,不便久坐(危坐,即跪坐席垫之上),便找来工匠,做出这些物件,倒是实用。”
馆陶公主笑道:“倒是难为彘儿的一番孝心了。”
“哦?彘儿又做了什么好事?”
洪亮爽朗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只见汉帝刘启大步走了进来,显是心情不错。
“陛下!”
“父皇!”
馆陶公主和刘彘赶忙行礼,刘启摆摆手,示意不用多礼。
片刻后,几人在刘彘的安排下坐到了圆桌四周。
最先入座的窦太后满脸堆笑,心情大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