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仍旧难掩内心的冲动,认为自己惹的祸总是还应该自己解决,于是抢先派出大营指挥官王彰前往打头阵,结果竟被苏峻的部将张曜击败,这下更觉无地自容了,甚至把代表皇帝发号施令的符节送给陶侃。
陶侃表示真的看不透庾亮这个人,明明很有上进心,而且满腔报国的热情,然而却总是与尴尬撇不清关系,好心办了坏事岂不是最大的尴尬。
事实证明庾亮的才华终究与其所处的位置格格不入,更与他的雄心壮志难以匹配,因此几次三番遭遇失败,只是毫不故意的笨蛋而已。陶侃不想再因为这种事反复劝说,冷冷地拒绝了符节,告诉庾亮:“古人有一连三败的纪录,你不过才两次,现在军事紧急,不要总是辞职。”
庾亮像是打碎花**的小孩子一样蜷缩在角落,既有心躲避麻烦,却又期望家长出面清理残局,更希望获得原谅。
倒是庾亮的军政官殷融主动找到陶侃,并且十分诚恳地说道:“庾将军决定这样做,不是我的力量能改变的。”
陶侃点了点头,接着召见了庾亮的大营指挥官王彰,王彰歉然道:“都是我自做主张才酿成大祸,庾将军并不知情。”
“从前殷融是君子,王彰是小人,如今王彰是君子风范,殷融则是小人行径。”陶侃事后如此点评。
殷融虽是陶侃口中的小人,而且也确实没对国家做多少贡献,但其家族却是人才辈出,好几个闻名遐迩的大人物都是他的亲属,是一支东晋王朝绝不容忽视的望族。
当然和大多数家族类似,殷家走出来的所谓人才多半也是清谈为上的浮夸之辈,于国家的发展并没有多少益处,真正以实际行动报效国家的家族屈指可数,龙亢桓氏算是其中之一。
桓氏此时的代表人物自然便是大家长桓彝了,桓彝在苏峻之乱刚一发动便出兵勤王,但因寡不敌众,遭遇败绩,后来建康失守,他强忍悲痛,从广德推进到泾县,明知自己势单力薄,仍不妥协,决心与苏峻决一死战。
结果桓彝并没能再见苏峻,于328年8月遭苏峻的部将韩晃生擒,然后在军营中便被斩首。
原本桓彝不会死,但泾县县令江播力劝韩晃要杜绝后患,认为桓彝过于耿直,绝不会站在自己一边,留着总是祸害,韩晃最终遗憾地将其斩首。江播还劝韩晃要斩草除根,可桓彝最大的儿子也不过16岁,屁大点的孩子能成什么气候,最终没有动手。
江播是桓彝的部下,但后来望风使舵投奔韩晃,唯恐遭到桓彝的报复才献此绝计,可是他最终没能躲开正义的审判,侥幸逃得一命的那个16岁的孩子,在韩晃眼中成不了什么气候,可是他就在父亲被害的当天便含着血泪立下毒誓,定要为父报仇,并且终于在三年后等到了机会。
331年,那孩子已长到19岁,玉树临风,气度不凡,早已出落成一个大帅哥,但他时刻未忘自己肩上的血海深仇。这一年江播因病逝世,那孩子便趁着江府举行葬礼之际,扮成吊丧的的客人混入府中,然后从怀里掏出事先备好的砍刀把江氏兄弟杀死,虽未杀掉主犯,但总算是了结了三年的恩怨。
他也算是年少成名,实际早在1岁的时候就得到了温峤的大加赞赏,温峤当时虽然官位不高,但声名在外,能得名士的赞扬,桓彝自然非常高兴,为了表示纪念,特意给儿子改名为“温”。
桓温后来果然没有辜负温峤当年的期望,终成一代名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