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瞧见何未出来,将外衣上的烟灰抖下去,衣服丢到一旁的藤椅里,起身走到她面前。
“以为你睡着了,”他轻声说,“想让你至少睡到五点,再去敲门。”
“没看见你到酒店,睡不着。”
谢骛清手指朝下微拢着,对她向外挥了挥。让她后退。
他手撑到阳台的石围栏,在黑暗里从那一头翻上围栏,直接跃到她这里。何未一见他黑影落下,心突突跳得厉害,小声埋怨:“多大年纪了,还冒险做这个。”
谢骛清打趣道:“二小姐这是嫌谢某人老了?”
两人笑着对视。
婚后的十日别离,竟比过去少了等待的耐心。只盼着见,尽快见。
何未呼出的白雾,在脸边,很快消散。
“关外冷吗?”她问。
“比京津冷得多,雪没过小腿了。”
谢骛清拉起她的手,握了又攥的,过了会儿道:“这回去奉天,把几个救出来的人送去了苏联,有两个是同一年和我下狱的。”
“那真是万幸,能救出来。”她为素未谋面的陌生人高兴。
下了一日雪,深夜停了。
深夜里的乌云散开,现出了一轮月。
两人默契到不必交谈,便知彼此不愿回房。
何未想再看看北方的夜空。在南洋时她年纪小,生不出思乡情,故乡这个词体会不深。而今不同了。
“你说古时候,有人嫁到如此远的地方吗?”她问。
“古时候?”谢骛清倒背着手,看夜,“古时人少,群聚中原,漓江河畔已是流放地了。”
是这个道理。
何未原想问吴怀瑾的近况,但想,明日启程后有大把时间交谈,不急在今夜。
为避人耳目,天亮后,两批人先后动身到了海河港口。
码头上,盐厂的工人在搬运精盐。因是紧要货物,这批盐是最后装船的,到了舟山,也将第一批安排卸货。
何未到时,旅客们刚开始登船。
何二小姐每年最后一班和开春第一班游轮都会亲自到港口送客、迎客,这是多年老规矩,无人察觉异样。她计划先按往年,送客人登船后,再悄然入货仓。
这边有贵客认出她,驻足寒暄,引来散客的好奇,猜想这位周身白的名门闺秀是哪家小姐,竟能让上将、中将这种军衔的人如老友重逢,笑脸相迎。
等到谢骛清的轿车驶到港口,他一下车,何未就露出笑意。
“听人说,北平六国饭店办了一桩喜事?”何未身边的一名上将,笑着问。
“欸,”她佯作不在意,“那是谢少将军哄女人的小伎俩。你看,他这不又要走了。”
“谢少将军为二小姐几次北上,都娶不到二小姐,是他没福气。”
何未笑笑。
谢骛清带着林骁,还有一行军官低调登船,只在走木扶梯时,摘下白手套,对这里招了下手,倒真像是弃佳人而去的浪荡子。
何未目送他。
码头外,接连驶入四辆车,还有军用卡车。
何未心里一沉,不安地望了一眼船甲板,谢骛清已经不见身影,入客舱了。
“去问问,尽量拖着,不要影响开船,”她吩咐船运公司的经理,“更不能影响客人们。”
经理马上带人,和码头上的巡逻警一起迎上去寒暄,没承想,下车的是曾在九先生公馆露过面的日本商人。商人身边陪着的,除了翻译和几个日本军人,还有穿着和服的男人,余下就是天津警察署的署长,十几个人里,只有一张眼熟的面孔,那位逊清皇室的老太监。
经理没拦住他们,由那日本商人带着,这批人尽数来到何未跟前。
“何二小姐。”翻译替日本商人招呼她。
何未微笑着,点头。
其中一个日本军人说了两句话,翻译道:“有人举报,说盐厂的货物里藏了走私枪支。”
“枪支?”她笑意未减,“何家航运不送军火,这是惯例。有批文的我都不让上船,更何况是藏起来的。诸位在开玩笑吗?”
天津警察署的署长,认识何未,低声道:“二小姐不必为盐厂的人承担风险,他们说有,只管让他们去查。”
“话不是这么说的,”她摇头,“客人们的货进码头时,都报了关,也由码头的人验了货。如今已经送上船了,就因为日本人一句话,再搬下来重新验货,不合规矩。”
她说完,看署长:“再者说,此处不是日租界,日本人无权验货。”
翻译上一次去九先生家,见过这位二小姐,欣赏她的为人,听她说了这番话,脸色变了变,轻声劝:“二小姐,那卡车上是日本兵,你不让验,那些兵下来,都会强行验的。”
何未蹙眉,不悦地看着他们:“你们这是威胁我了?”
日本人问翻译,他们交谈结果如何,翻译只得一五一十讲了。
日本军人对身后叫了一声,卡车副驾驶门被推开,跳下来一个军官,打开了卡车。卡车上不断有日本军人跳下来,手提着枪。
何未愈发不安,但面上毫无变化。
见惯了军阀混战的热闹,倒是不怕这些。尤其,她还是个将军太太。
她向不远处经理打眼色,经理沿着木扶梯跑上船,这边列队尚未完毕,方才登船的几位上将露了面,带着副官下来。
而谢骛清也像闻讯上了船甲板,带林骁和几位军官沿着木扶梯,下了船。
日本人本以为没什么,不过几个将军来袒护佳人。未料,谢骛清下了船,码头外,同时跑入了数倍于日本兵的人,身着便装,手里拿着枪。
他们都是郑家三小姐安排送谢骛清的。
场面一时僵持不下,日本商人和军官们轻声交谈数句,看向警察署长。
警察署长不得不硬着头皮,上前笑着问:“二小姐,这位是……”他不识此人,却辨得出这老旧过时的军装。
穿这身衣服的,能有这个军衔的人,大多不在了。
“这位是谢少将军,”她说,“谢骛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