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卓尔书店3楼举办的汉网网友联谊会上,武汉长庭陶瓷博物馆馆长、网友余长庭先生早上5点钟不到就在他的藏品中精心挑选,将心爱的馆藏拿来展示,让大家一饱眼福,同时,为热闹欢腾的联谊会增添了更多的文化氛围,传播着网络文化的正能量。
余老师花心血最多,收藏种类最丰富的当数马口窑、湖泗窑和古瓷。马口窑位于汉川县的马口镇,是长江流域中部地区明清以来的窑系,是影响最大,延续时间最长,且从未间断的窑系。这里展出的明代绘有“花开富贵”、“早生贵子”陶罐和清代绘有“八仙”、“千秋大业”、“十八学士”陶罐,都极具艺术价值。还有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绘有“男方20,女方18”、“刘少奇是副主席”等字样的陶罐,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还有余老师最喜爱的一件藏品唐代铜红釉残件也拿出展览。据余老师介绍:“文献上记载了明早期、元朝出现了成熟的铜红釉,而我这块铜红釉残件为唐朝之物,在陶瓷历史上有一定意义。”
还有,元代枢府釉贯耳瓶,呈鸭蛋色,是元代的艺术作品。明初曹昭格古要论说:“元代烧小足印花者,内有枢府字者高”后来人将元代烧制的这种白釉的瓷器称枢府釉。民国时期的浅绛山水画笔筒,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浅绛彩瓷是清末时景德镇具有创新意义的釉上彩新品种。将中国书画艺术的“三绝”即诗、书、画,有瓷器上再现,创造出瓷画的全新面貌。
展出的猛犸象化石,与中药材“龙骨”一样,属于半化石,可以拿来做药。猛犸象绝灭不过一万年的时间,而在自然界中化石的形成需要2。5万年。猛犸象生活在北半球的第四纪大冰川时期,距今300万年~1万年前,身高一般5米,体重10吨左右,以草和灌木叶子为生。由于身披长毛,可抗御严寒,一直生活在高寒地带的草原和丘陵上。当时的人类与其同期进化,开始还能和平相处,但进化到了新人阶段,还会使用火攻,集体协同作战,捕杀成群的动物和大型的动物,猛犸象就是他们猎取的主要对象。
一套石印的武昌开国实录吸引了我的注意。此书对辛亥革命记述十分详尽。书面上有红印泥印的“张竹青同志捐献其亡夫胡祖舜先生遗存书籍”字样。经查,胡祖舜是一位辛亥志士。1907年,在武昌为各报撰稿,次年投湖北新军第八镇三十一标第三营当兵,继续为报社投稿。又自修算术、代数,为湖北官立法政学堂校外生。1909年同赵士龙等发起组织“兰友社”从事革命运动。后经如介绍加入共进会,常以“战”、“诛”、“杀”等笔名在报上发表文章。1911年元宵,与徐邦俊等聚于蛇山抱冰堂议论革命,带头剪去发辫,以示革命决心,并通过各报刊所撰“剪发理由书”予以提倡,由是军中剪发者日多。军官视剪者为革命党人,风声日紧,胡遂托词眼疾,请假寓阅马偏之乾元旅馆,专业新闻,抨击时政。3月,在武昌胭脂巷11号设立机关部,以为交通集会之所。9月24日参与文学社、共进会在机关部举行联合大会,部署起义。10月9日,汉口宝善里机关部被破坏,胡即在胭脂路机关部赶制炸弹。清军警四处捕人,胡暂避于沔阳学社。辛亥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成立,为秘书,后为湖北军政府军事参议。阳夏战役,任辎重第二营管带,率部于汉口歆生路口一带布防巡逻。11月3日,黄兴任战时总司令,胡任兵站总监,驻汉阳归元寺观音堂,率2000人担任全军后勤,分组为炮弹、枪弹、粮食、器材4个大队,并以半里或一里路设一分站,按站输送物资。汉阳失守后,为邓玉麟、熊秉坤两部参议,坚守武昌。1917年9月,孙中山在广州建立护法政府,胡南下广州,孙中山亲书“博爱”二字赠之。
还有一本石印书为增评全图足本金玉缘,即红楼梦;光绪戊申九月求不负斋印行出版发行。全书有近400幅十分精美、生动的插图,还有一幅彩色的大观园精细全图,是一本难得的古籍。小说中的每个人物都配有图画和诗歌。李纹图右侧配的诗是“香车旧梦集怀来,吊古微词费索猜;才调无双人第一,红梅白雪艳花魁”湘云图右侧配的诗是“暖香别坞小壶天小妹丹青剧自怜色即是空空即色从来画理可参禅”似乎与画图中的人物命运、性格相吻合。
这两本书均为石印版。石印是平版印刷的一种方法,用特种石材制版印刷而成的文献。它是根据石材吸墨及油水不相容的原理创制的,其基本程序是:先将文稿平铺在石版上,上面涂上脂肪性的药墨,使原稿在石版上显印出来,然后涂上含酸性的胶液,使字画以外的石质略为酸化再开始印刷。因酸化的石材受水拒墨而无色,未酸化的部分拒水着墨而显色,这样便将字画按原样印在空白纸页上。
有7件极小的玉器陈列方形玻璃罩内,余老师看得十分珍贵。这是“九窍塞”中的7件。“九窍塞”是流行于汉代的一组葬玉。为了防止精气自体内逸出,葛洪在抱朴子中曾说“金玉在九窍则死者为之不朽”所展出7件,分别塞于双耳、双鼻孔、口、肛门、生殖器用的。口琀为玉蝉,是7件中最大的。
这里还展出有汉、唐、宋等朝代铜镜及心形鎏金铜镜。汉代四神四乳铜镜吸引了一位美女的注意,她把玩在手,还不使用镜子那一面来照自已美丽的脸庞,想像古代美人在梳妆镜前的感受。
余老师这次带来的展品琳琅满目,品种繁多。还有新石器的石斧、汉代玉环、宋代环首铁刀、标有“明代嘉靖三十五年”等字样的铁磬、民国时期的眼镜、整理胡须用的被梳子、女子用的各式各样的头簪、状元椅、英文手动打字机、盾牌乒乓球,等等。不一一叙述。
这些展品,是传承文化的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的和智慧的结晶。展品的知识涵盖面十分广泛,一件件,一样样,要解读清楚不容易。品味、观赏这些展品,如读着一本百科全书。在一件件展品的背后,又凝聚了收藏者的多少汗水和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