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星期三,按贯例是如梦轩举行京剧票友会的日子。下班后,我匆忙赶到这里。在餐桌上见到3位学姐,我均叫不上名号。一位是为晚餐买单者,一位是实实在在的京剧票友,一位是当年“平型关战斗队”的铁杆人物。席间,大怀轻声地告诉我:“樊星来过如梦轩”听到这话后,我感到由衷的兴奋。为如梦轩文化长廊办到今天所取得的成绩而兴奋,为如梦轩文化长廊进入文化名人的视野而兴奋。
“樊星来过如梦轩”我要以此为题,在网上发帖,这会不会违反名人讳的清规戒律,会不会被人指摘为拿名人换么喝。我不管这些,要写下我的感受,写下我的心情。
对于樊星,我了解甚少。只知道是名人,至于他的名字传得有多远,在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影响有多深,我均是盲然的。只是听说这名字后,有如雷贯耳之感觉。
恰在今晚,在看同学打牌的空闲间,我从如梦轩书柜中拿到一本名为新时期湖北文艺批评主潮论的书翻阅。对于我这个文艺批评的门外汉,像看故事一样地来看这本书。书中介绍了从胡风呈上的“三十万言书”到“古怪教授”张国光的故事,还有古远清先生如当年“揭老底战斗队”一样地与余秋雨的笔墨官司。书中特别提到:“樊星关于‘当代文学与地域文化’系列论文陆续发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一种独特的意义生产方式——地域文化教育精神的表达——才被提升为中国文学的本体论生存地位”从这段话中便可看出樊星这位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文艺评论上的地位与作用。在这本书的第五章地域文化与新时期湖北文艺批评专门就樊星的关于地域文化批评的理论作了阐述。
樊星教授在当代文学与地域文化、当代“楚风”小说论——当代文学的地缘文化研究、地域文化与作家个性、当代文学与当代文化等文章中较为详细地论述了地域文化与文学之间的关系。随后,他又发陆续出版了当代文学与地域文化、当代文学与多维文化、当代文学新视野讲演录等有关地域文化批评的理论专著,形成了自己一套系统的完整的地域文化的批评理论。
一个做学问的人来过如梦轩,我不管他是专程来,还是路过;也不管他到如梦轩是做什么;更不问他在如梦轩呆过多长的时间。反正一句话,樊星来过如梦轩。
樊星来过如梦轩,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如梦轩文化长廊是新时代的文化产物。其所具有的包容性,促使其能继续发展。历数如梦轩在不到两年的时间,所做出文化方面的贡献均历历在目。在这里,曾多次举行过新书首发式、每周三举行京剧票友会,还举行过数次讲座。原省实验中学老三届生李乾关于美国宪章的讲座还引起了激烈的网上辩论。武大教授谢宝康的关于收藏讲座,出之于教授口里的却是“平民收藏”与武汉图书馆的“名家论坛”比较起来,这儿的“平民讲座”同样有吸引力。
樊星来过如梦轩,还会不会有更多的名人来到如梦轩?如梦轩的主要光顾者是武汉三中的老三届生,还有市一中、省实验中学、华师一附中、十四中、十二中、东湖中学、华农附中等学校的老三届生。除此之外,还有天南地北的网友,甚至海外的网友。这从如梦轩所举办的一次摄影展便可以看到她所具有的吸引力。除中老年朋友光顾如梦轩以外,她却同样吸引着在校大学生。在校大学生有多次来到这里就某一专题进行讨论。
如梦轩文化长廊名为书吧,却没有真正卖过几本书,但她同样地具有吸引力,因为如梦轩真正具有“文化”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