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朝王安石挤了一下眼睛,王安石正欣慰的捋着胡须朝他笑着。
赵顼端坐大庆殿,满心欢喜的着王旁,要不是繁复的仪式,他真恨不得马上拉着王旁,好好问一问这次出兵的情况。听到岳立报上奏折,带回的金银数,赵顼更是大喜,尽管这些事早就有快报发到京城,但那也不如在大殿之上,着文武百官惊讶的目瞪口呆的神情,更让赵顼觉得痛快。
尤其是当岳立启奏,带回黄金白银金银珠宝价值上亿的时候,朝廷之上一阵骚动。赵顼和王旁相视一笑,王旁就知道,赵顼故意要在朝廷上炫耀一番。
大殿之上的官员交头接耳,有赞叹之声,期间还夹杂着一个略带怀疑的声音说道:“西夏那样的小国,怎么可能有那么多金银?不会是打的我朝的欠条吧。”
王旁寻声望去,正是翰林学士吕公著。在他身旁的御史中丞吕诲,哧哧的笑了笑说道:“打欠条那可是白纸一张,不过要是把西夏欠条当做宋债还了,咱们就带着买宋债的百姓找西夏讨这三角债去。”
别这两个人都姓吕,平时关系也非常好,但这两人可不是一家子。吕公著是知名相国吕夷简的儿子,而吕诲则是宋太宗、真宗皇帝当朝时期明相宰相吕端的孙子。按说这两位都是书香门第,官宦之后,名门望族,可这两人的气度还真不是不如他们的祖上。
这两人冷嘲热讽也不是没来由,吕公著是司马光的死党,而且在京城任职多年,当年欧阳修推举官员的时候,是同时推举的王安石和吕公著。但王安石又是辞官,又是拒官,反而现在成了相当于副宰相的参知政事,而吕公著自己仍是翰林学士。论家庭背景,论工作经验,吕公著怎么也想不通,都是一样的翰林学士,王安石比他强在哪?
所以当到王旁凯旋而归,宋神宗都亲自接风,吕公著更是更是羡慕嫉妒恨。这才不咸不淡的说了那么一句,而吕诲更是画蛇添足的凑热闹。他到不是因为王安石被破格,吕诲从濮议风波的时候就是和司马光一派。如今他知道富弼等人有一个耆英会,据说是‘置酒赋诗相乐’。又知道这耆英会是以富弼,文彦博等几朝老臣为首,想想自己也是官宦之后,和王安石道不同,不如明确了自己立场,干脆想办法也入到那个耆英会中算了。所以,平时有事没事的,他就会针对王安石说几句,以引起富弼等人的注意。
今天他的话算是达到效果了,本来高高兴兴热热闹闹的场面,被两个人虽然声音不大,但是极为清晰的对话打断。朝廷上众人的目光都投降了吕公著和吕诲,但多数人着赵顼沉下来的脸色,都不敢偷笑或是去接两个人的话。
宋朝的朝堂上文人各说各话,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平时只要没有大的争议,朝堂上的气氛还是很宽松的。岳立停下口中奏念的奏折,了一眼王旁。心想,这话可有点触了镇南王的眉头了,但王旁好像没听到一样,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念下去。
赵顼听完岳立的奏折,逐一进行封赏,该升职的升职,比如岳立就升任枢密使。该破格录用的也破格录用,比如王旁推举的折克隽张平,折克隽已经赴任镇戎知军,又提升张平为环州知军。同时军中大小副将均有封赏,并发放赏金到军中各部。这些封赏已毕传旨,各路军归各自地方待命。
所有人都有封赏,不管是官职还是金银赏赐,唯独没有王旁的。王安石心中疑惑,朝王旁望去,王旁笑着冲王安石挤下眼睛。王安石无奈摇摇头,这小子不知道又搞什么鬼,想必不在朝廷上封赏也是王旁的主意,不过再想也的确难办,王旁现在已经是镇南王了,再赏个官职名对他来说意义根本不大。
知子莫如父,王安石了解王旁,其他人未必了解。吕公著和吕诲相识一笑,暗自得意,来他们的推断没错,不如皇上怎么不赏赐王旁呢?
众人带着疑惑听完赵顼的封赏,赵顼笑着问王旁到:“镇南王此次出兵抵御西夏,立了大功。官家想了半天也不知道如何封赏,不如镇南王你自己说吧?!”
此言一出,大殿之上一片哗然,还没听说哪朝皇上问大臣想要什么封赏的呢?
王旁哈哈大笑:“承蒙皇上圣恩,这样吧,西夏所供金银珠宝都在大殿之外,请皇上下令抬上大殿,我自己来选,您如何?”
“王旁这是要疯啊,自己挑封赏,那还不是他想要多少要多少?皇上能答应吗?”吕诲小声闻着吕公著。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