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为篆书字体。
落款只有三个字“琴书侣”。
对于这个落款,江无忧还是有些了解的,曾经他一段时间都在阅读关于宣德炉方面的书籍,而“琴书侣”的落款,并非一般工匠的款,而是名家。
明代吴邦佐是宣德年间的铜炉督造官,也正是他第一批接受暹罗的风磨铜技术,经他手所造铜炉,正是世人眼中真正的制于宣德三年的宣德炉。
而吴邦佐的落款共有三种,八字款、十六字款和三字款。
八字落款内容为“宣德五年吴邦佐造”,十六字落款为“大明宣德五年监督工部官臣吴邦佐造”。
至于三字落款,正是这个香炉上的“琴书侣”三字。
只不过这个炉子显然不是宣德三年造,而且也不是真的吴邦佐落款,而是一个仿品。
其实现在所指宣德炉,并非都是宣德三年所造,包括后世历朝历代按照当时宣德三年所制作的样式所做出的炉都统称宣德炉。
江无忧手里的这个显然就是,按照工艺、包浆来看,并非清后所仿,而是同代仿品,也就是明仿明的物件儿,因为他的工艺、样式可谓最接近宣德三年的特点。
“好么,还以为清仿明呢,敢情是个明仿明的象耳宣德炉,今儿这漏算是捡到了,侯家临搬走还送了份礼,收了!”
按照价格来说,黄道经纬仪如果非要估价,江无忧会给到几十万到百万的价格,如果上拍,恐怕还要高一些。
但这个宣德炉从工艺到年代来看,并非民间的玩意儿,应该是宫廷造,价格恐怕要远远高于黄道经纬仪,毕竟宣德炉市场更大,更火,这几年也正是很多收藏人士所追捧的品类。
可要从历史价值来说,黄道经纬仪显然更胜一筹,想到这,江无忧也决定,尽快给吕明江一个答复,他希望可以在博物馆里看到自己的藏品展出。
看看时间不早了,江无忧便将宣德炉直接塞进了床底下,美美地睡了。
转过天江无忧也没起太早,毕竟今儿吴大军回来,他和桑仕文也不用去盯店了,索性又赖了会儿床。
不过吃完早点没多会儿,吴大军的电话就打过来了。
“吴哥,回来啦?”
“哈哈,昨儿晚上就回了,怕你们都睡了就没给你打电话。”
“这趟不虚此行吧?”
“那可不,对了兄弟,我马上到你们胡同门口了,你和大文儿都出来吧,我请你们吃早点。”
“好么吴哥,这都几点了,还早点呢,我刚吃完,您省了吧。”
吴大军大笑:“哈哈哈,那哪行,那就中午饭,咱去我聚福斋,我犒劳犒劳你们。”
从笑声就听得出吴大军心情有多好。
很快,江无忧和桑仕文便到了胡同口,不过还没等吴大军到,江无忧电话再次响了起来。
不过这一次是个陌生号码。
“喂?”
“小子,有事儿吗?帮我个忙。”
江无忧一愣,声音他是听出来了,是黄良庸,不过这老爷子让自己帮忙……搞什么呢?
“啊?黄爷,您啥事儿还让我帮忙啊?”
“甭问了,我一会儿找你去,家里等着我,别动啊。”
得,说完直接挂,江无忧连个解释的机会都没有,他只能叫桑仕文先跟吴大军去古文化街,自己在这再等会儿黄良庸。
不过今天倒是快,江无忧本以为又得等一个多小时,索性想回家等着,可谁知,自己身子刚转过去,就听后面有人喊自己。
“小子,别动!”
江无忧一愣,还别动……我该说啥?队长是我?
他转过身,就见黄良庸穿着那个旧棉服,一双棉布鞋朝自己走过来,不过今儿鸭舌帽没带,花白的头发被风吹得有点乱。
别看着老头儿六十多岁了,走起路来真不慢,跟带着风似的。
“行,黄爷,腿脚是真不赖!”
“那必须的,人老心不老,怎么茬儿?中午饭吃了吗?”
“啊?早饭刚吃完,您老这是要请我吃饭啊。”
黄良庸将脑门的头发往一边儿扒拉了一下:“废话,上次你请我,我不得回一顿?走着?”
“啥就走着?您老真请我啊?吃啥啊我都不饿。”
“诶走吧走吧,溜达溜达就饿了。”
说着,黄良庸直接揪着江无忧的衣服就往外走。
江无忧这可真是一头雾水:“老爷子,您到底有什么事儿啊?没事儿的话咱省一顿啊。”
“甭介,走着,咱先吃饭,边吃边聊,对了,西餐行吗?”
江无忧真懵了,这老头儿到底要干嘛?这大上午的非要请自己吃饭,还……还西餐?够潮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