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从二楼走下楼梯,忽然发现影壁上女儿的一行大字:咪咪(我家小狗的名字),谢谢你的陪伴,我很快乐!
我一下怔住了。活泼快乐的女儿却又如此细腻的情感!而在这快乐的背后是否隐藏着一种不易察觉的寂寞和孤独?我不由的回想起女儿和咪咪过去的点点滴滴。
今年清明节回老家扫墓,姐姐说要送给我一只小狗。还没等我张口,女儿已欢欣雀跃地答应了。我认为女儿只不过图新鲜好玩而已,过不了几天就厌倦了。没想到女儿很认真,不嫌脏不嫌烦,经常亲自给咪咪洗澡、吹风、梳理毛发。上学回家总是先喂喂咪咪,和它说说话,玩耍一会儿。女儿自称是姐姐,有时也批评咪咪的过错。咪咪也很通人性:每次女儿和它说话,它都把前爪搭在女儿的膝盖上,瞪着眼听得很认真;如果得到批评,总是缩着脖子低着头,一副认错的样子。可见在缺少玩伴的情形下,咪咪确实填补了女儿很大的精神空白,带来了诸多乐趣。
因为咪咪的原因,没有特殊情况,女儿从不让我在老家住下,怕饿坏了咪咪。
当然女儿自己长假中是必定要回外婆家小住几天的。因为那里不但有慈祥的外婆,更有很多玩伴。她们可以玩遍全村,跳皮筋、投沙包、踢毽子,从早饭后到正午,从下午到黄昏。甚至夏夜还可坐在大街上乘凉,在月光下捉迷藏,用手电筒寻蝉蛹。在广阔的田野里,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她们自由的、纵情的歌唱,歌唱自己快乐的童年,歌唱美好的生活!
来到县城的这几年,女儿也曾戏说要一个亲弟弟或妹妹,言称平常没人和她玩。虽然周末常有同学来,但多为学习而来,且时间短暂,过街过道很让家长担心。因此除了学习之外,女儿的心思专注到小动物、小饰物身上。
还记得去年小狗旺旺因误吃毒食而死掉时,女儿哭得很伤心,坚持让我把它埋到田地里,上学的路上还经常去看一眼。
还记得前年,我想把女儿很小的时候买的布娃娃扔掉。它已经很旧,也失去了原形。但女儿坚决不同意,即使用新布娃娃换也不行,说那是她的妹妹。晚上睡觉总把它摆在床头,甚至抱着。
孩子只是单纯的喜欢小动物、小饰物吗?孩子的精神世界是否缺失什么?想到这些,我不禁一颤:生活在现代文明时代的孩子,尤其是生活城市中的孩子,独生子女较多,父母精心呵护着“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父母已为他们备足了物质需求,设计好了人生的道路。从母体的胎教,到幼年的舞蹈班、钢琴班、绘画班,再到中小学的各学科辅导班。学校的作业已铺天盖地,可怜的周末又被挤压成咸鱼干。我们过多地关注孩子的学习,是否体会到孩子已疲于拼命、苟延残喘?我们希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程序走下去,是否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有思想、有个性的人关注过呢?
别让爱成为一种负担和伤害!我们应关注孩子精神世界的健康成长!
我们应多陪陪孩子,陪孩子做游戏,陪孩子聊天,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成长!
我们应多陪陪孩子,陪孩子走进大自然。看山清水秀,草长莺飞;听流水淙淙,乐音袅袅。让孩子摆脱虚幻的网络游戏,丰富阅历,充实精神世界!
我们应多陪陪孩子,陪孩子走进社会,体味人生。让磨难成为奠基石,让挫折成为智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