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说他是三人中最聪明的一个,却从不自傲。
如果说梁瑜还挑兴趣点来看的话,那楚宜就是来者不拒了。
凡是知识,不管现今用不用的着,他就像块海绵一样,疯狂地吸收着自己能接触到的任何知识。
他学得很广,也很杂。
因此,苏明源觉得楚宜学得太多,杂而不精。
时日一长,到处都是漏洞。
至于另两名弟子,终究稚嫩了些。
因此,甭管华雅这次打着什么名义,对于三名弟子而言,这都是一个锤炼的绝佳机会。
师徒尽欢!
转眼,日子到了。
“苏兄!怎来得如此慢?!多日不见,近来可好啊?”
一踏进流觞亭,何秀才的笑声就钻进了众人的耳朵。
“尚可。何兄如何?”
苏明源信步坐下,缓缓开口。
“我?哈哈哈!我近段时间可是忙得很哪!遇到几个不成器的,勉强教出了个样子,这不,专门拿出来让你帮我掌掌眼,也好帮为兄我指点指点!”何秀才哈哈大笑,话里掩不住的得意。
几位晚辈相互见了礼,依次站好。
面对何秀才的张狂,苏明源并没有回应。
当苏秀才这个该配合剧情的人没有出演,何秀才的独角戏自然也就谢幕了。
简单的一番推辞谦让过后,两人敲定了比试规则和彩头。
比试分为三场,分别是“诵”“释”“品”。
“诵”,顾名思义,比的就是记忆力。
当然,比试内容还是局限在童生试所需要的篇目。
但这并非说明这场就简单了。
相反,这是场很容易失败的比试。
随机抽查一处,不仅要求文章倒背如流,还要求书写的流畅和美观。
这场,考的就是个“稳”字。
作为三兄弟里面的“基础担当”,梁瑜当仁不让地上场了。
两张书桌,两张白纸,两支笔,两个少年,相对而坐。
一支笔在傻傻的颤抖,像是对自己的成果深恶痛绝;另一只笔稳如泰山,有节奏地快速起伏着。
高低立现!
慢慢地,那支笔的颤动幅度更大了,甚至出现了笔传人的现象!
何秀才抚须的手停了下来,脸皮跟着颤动,带动着长长的胡须一起跳舞。
苏秀才淡定地喝茶。
半个时辰过去了,梁瑜呈上了答卷。
何秀才揪掉了一撮胡须,苏秀才放下了茶杯。
两位秀才头挨着头,碰出了胜负。
清风胜!
第二场“释”。
科考不只是考查背诵,还要考查你的理解。
一个人的理解角度、深度,往往和他的性情、阅历有关。
第二场还有一刻钟开始,何秀才请求中场休息。
不一会儿,一位约莫十四五岁的少年跟在何秀才身后走了进来,面带笑容。
“沈遇,请指教。”
“李焕文,请指教。”
“苏兄,你看这场比试结果如何啊?”
“胜负未分,尚未得知。”
“哦?我看未必。”何秀才摸了摸精心修养的大捧胡须,意有所指道。
梁瑜发现,自从这位沈遇出场,何秀才就笑成了一朵菊花儿。
然而,很快,何秀才就笑不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