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敬重,唯一闹心的就是京遥这糟心独苗。十八岁了,还无心向学不见长进。每日跟城中的高门子弟遛鸟听戏斗蛐蛐,反正就会闲逛。
一想到自己半截身子都坐进寿木里了,家业还没着没落的,员外就叹气。这孩子不管是继承买卖也好,游学读书也罢,不指望把京家发扬光大,自个总得有个出路吧?京遥没干什么伤天害理的坏事,可老这样不务正业,将来怎么办?
打那天老太爷在众目睽睽之下将京遥拖回宅子以后,街坊接连三天都没听见动静。然后,不知谁传出闲话:京家少爷要给送上山学艺去,一去就是老远的蜀地,青城山。
有人说老太爷那天不但对京遥用了家法,还拖去罚跪。完了不消气,当天晚上就决定送京遥卷铺盖去外地,一来远离狐朋狗友,独自反省思过;二来谋个本事,省得吃惯白食。
老太爷说一不二,京遥挨完家法还在床上趴着呢,第三天马车就停在门口了。小厮柳二带着老太爷的吩咐进屋来,苦着一张脸问京遥要收拾哪些行李。
京遥趴在床上一愣,真去啊?柳二点头。
他默不作声地琢磨了一会儿,说,行,那就去吧。柳二前脚出了跨院,京家十五岁的嫡孙女后脚就进门来大呼:“哥!我亲哥!你一走我可得想死你!”
京遥呲着牙瞪她:“妞子,我看你脸快笑烂了。”大姑娘存心气他似的,一听这话嘴咧得更歪,“再烂不也比你那开花的屁股好看?啧啧啧,可疼了吧?”京遥趴着暗自叹气,他们的娘老子去得早,不知大姑娘这尖牙利嘴随了谁。
同时京家大宅的东院正厢,京员外坐在书房内,却是紧锁眉头。管家老吴站在一旁,眼观鼻鼻观心,明白眼下烦人事还多着呢。
“老爷,小少爷今天就动身了。马车上已经收拾妥当,可他身上还挂着伤,叫柳二跟着吧?”
“让他自己去,留着赶车的就行。跟老福说过没?知道从哪个城门走吧?”
“都交待清楚了。只是老爷,这次的事——”
京老太爷瞥了一眼管家,叹气:“老吴,棋馆那事本来就不是小兔崽子干得出的。”
老吴恭敬:“您是早知道内情啦。”
京老太爷又是一声叹:“这事说来说去,还是我先前处理得不痛快。棋馆是陈尚书亲戚名头下的,那些书生,还有那个带小兔崽子去棋馆的什么朋友,都跟那位有关系。”
老吴愕然:“尚书大人?”
“上次他找过我,说是找人开辟了一条外贩丝帛瓷器的水路,打算将路权转给京家,他开出的条件是让他入一部分田地的股,每年从租子里抽四成利。”
老吴震惊:“四成?那些可都是良田啊……这也太……”
京老太爷满腹牢骚无处发。对方是官,京家家底再如何厚,始终是商,一旦答应,哪里敢讨价还价?再者那水路是靠谁开的,说不清楚,里头牵扯的东西可多了去了。“这桩买卖做不得,我便推说年事已高,只想安分守成,不愿再扩大买卖,算是应付了他。可这陈尚书,怕是铁了心要拉上京家敛财。”
“所以派人讹上少爷,是因为从您这儿行不通,就想靠别的事做文章。”老吴也面色凝重,紧接着忽然想起:“这般说来,您那天是端着明白装糊涂……”事情借机传扬,好让街里街坊都耳闻棋馆一事。众口悠悠,尚书大人也不能挑这时顶着议论找京家说事了。给有心人一探查,还拿什么敲打京家?
“下策啊,不得已为之。”老太爷叹气,他这老脸算是断送在孙子手里了。不过至少京遥机灵,还知道喊出来,让大家都听见有讹人的事在里头。
先打了少爷一顿又把他送走,不是为的教训他,而是让他去避难?老吴恍然大悟,“少爷留在城中是容易被盯上,可您就为这,也不至于把人送到那么远的地方去呀。”
“山上的老道们可还欠我个人情。”京老太爷抚了抚须。
老吴了然。
老太爷望望窗外天色,心头慨然:京家家大业大,京遥爹娘走的早,如今人老了,又不知多少有权有势的官宦把自己手头的商路看成肥肉来觊觎。要在皇城这是非地保住家业乃至性命,不容易。
柳二扶着京遥上了马车,抹泪道:“少爷,老太爷不让咱跟着去,您自己可得保重啊。路上记得让老福帮您上药。吴总管说老祖宗已经给那边去了信。您到了之后,估计鸟是遛不成了,那边蛐蛐儿也没咱这儿的个头大……真苦了少爷您……”
京遥艰难地挪了挪身子——若加上路途上的颠簸,他这伤估计得再过十天才能好全——他朝柳二一挥,“行了,你回去,跟老爷子说我一到那儿就给他传信。我走了。”
柳二还哭丧着脸:“少爷……”
“跟我这儿磨叽什么呢!”京遥皱眉一喝,然后吩咐车夫起程。
眼见着马车碌碌远去,柳二依旧站在原地悲戚目送。
“少爷,这月赏钱没结呢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