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十二道金牌召诸葛恪(2)
仅仅三天的时间,建业竟然先后派向了前线十二名使者,催促诸葛恪率领吴军主力回防建业。
显然,吴国内部的那些世家不愿意为了孙权而做出牺牲。诸葛恪仰天长叹,他的内心充满愤慨:难道吴国国内的那些世家不知道古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吗?
来自建业的第十二名使者来到了诸葛恪的大帐,以来自皇帝的口吻严厉训斥了一番诸葛恪之后,又用几乎哀求的语气祈求诸葛恪回师镇压邓安国。
他带来了吴帝孙权的手书,手书上孙权明明白白地写着十六个满含无奈的大字:“世族苟且,互争诿卸。百官误国,卿速回援。”
诸葛恪无奈地跪坐在地,低下头不去看使臣焦急得近乎狰狞的面孔。诸葛恪颓然摘下了头上的将冠,递给使臣:“请携此冠,带我的口信给陛下。臣即日分兵,领军十万,回援建业。”
使臣长吁一口气,取过诸葛恪的将冠,欢天喜地地道:“诸葛将军不愧为国之干城!光复吴境、镇剿邓安国的不世功勋,就要落在将军头上了!”
诸葛恪冷眼看着这个同样出身世家的使臣,心中充满了对世家阶级的失望。在这一刻,他突然意识到,可能李定的理论真的是对的,世界上或许并不需要世家大族这样一个虚伪软弱、只能鱼肉贫民的群体。
诸葛恪对自己的世家出身充满了无奈,对整个世家阶层不再报以任何期望。若不是他同样出身世家,不可能背叛自己的一切,只怕此刻心如死灰的诸葛恪甚至可能会领兵直接投降李定了。
诸葛恪对前线的十五万大军下达了一系列的命令,最后勒令自己的亲弟弟诸葛融暂领五万士卒,继续镇守边关,而自己亲率十万主力,回师建业为王都解围。
和诸葛恪以及他们共同的父亲诸葛瑾不同,诸葛融相比于一位大将军,更像是个纨绔子弟。诸葛瑾和诸葛恪父子在军营里每天都是身着缟素,几乎从来不在身上佩戴任何饰品。而诸葛融则大为不同,用《三国志》的话来说:“锦罽文绣,独为奢绮。”
若仅仅是用度奢靡,也还算罢了,诸葛融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他实实在在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他最大的爱好就是聚集一群小兄弟,喝得酩酊大醉然后博弈、投壶作乐,终日不倦。
用后世的话来说,诸葛融就是那种每天都要开沙龙、赌博败家、办party的公子哥。这样的人来担任前线五万吴国大军的临时主将,怎么听都觉得实在不靠谱。
不但吴军上下觉得不靠谱,就连诸葛恪本人也觉得不太靠谱。但是此时吴国国内将领奇缺,水平更是参差不齐,前线真的没有可堪一用的大将能够独当一面。
诸葛恪也只能选择一个自己更信得着的,至少是要更听自己话的人来担任临时主将。
“反正只要坚守大营不出就可以了,哪怕诸葛融接下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