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天成刚刚准备歇息的时候,王大治来禀报,说是外面有人来拜访了。
他没有在意,回到家乡来了,有人来拜访是正常的,这个年代,有人来拜访,不是说非要认识你的,有些读书人,可以自我引见,反正大明朝都是读书人把持的。读书人本身所具有的优越心理,也使得这方面的结交,是不少的。
“苏大人,别来无恙啊,在下曾经想着,到江宁县去看看的,想不到苏大人回来大婚了。”
“哎呦,原来是孙大人啊,快请坐,请坐。”
孙传庭来拜访,确实出乎了苏天成的预料。
一年之前,他见到了孙传庭,两人当时就约定了,一年之后,孙传庭到江宁县去看看的,想不到孙传庭记得这么的清楚,看来孙传庭能够成为大明朝少有的悍将,也是有原因的。
“早就想着到江宁县去看看了,苏大人剿灭了紫金梁,以不足五千将士,迎战对方一万多流寇,能够生擒紫金梁,在下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啊。”
“孙大人不要这么说,只是侥幸而已,这次回到山西来,我还在想着,山西的流寇猖獗,有些甚至就在附近活动,听闻有一部分的流寇,已经进入到北直隶,到了赵州、西山、顺德、真定一带了,看来还是要加大进剿的力度啊。”
“是啊,流寇猖獗,朝廷难以安宁啊,剿灭流寇。需要耗费大批的银两,流寇的破坏性也是很大的。流窜到每一地,都是生灵涂炭,若是长期这样下去,后果难料。”
“依照孙大人的意思,这剿灭流寇,应该采取什么办法啊。”
苏天成这样问,是有深意的,孙传庭作为明朝末年著名的将领。主要功劳,就是剿灭和镇压农民起义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最终也是栽倒在农民起义军的手里,按照以前的历史轨迹,崇祯八年的时候,孙传庭才会复出。最终于崇祯十一年,在潼关兵败身亡。
孙传庭的战术,有着一定的先进性,也是以剿灭流寇的实力为主的,不主张受降,而且在征战的过程中。还注意了就地发展,不断扩充自身的实力。也是因为这些正确的主张,在剿灭流寇的战役中,取得了一些关键性的胜利。
可惜生不逢时,朝廷内部的斗争。他与杨嗣昌之间的矛盾,最终结下了恶果。曾经告病辞官,曾经被投入到大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战果,付诸东流,崇祯十一年再次复出,流寇已经成了气候。
“苏大人如此说,在下真的是不好意思啊,想苏大人剿灭紫金梁,已经是名震朝廷了,如何剿灭流寇,了然于胸,在下要是评头论足,岂不是班门弄斧了。”
苏天成有些无奈的摇头,明朝出名的将军,几乎都是文人出身的,孙传庭是万历年间的进士,学问是不用说的,一般人理解的,军中的将领,都是脾气火爆的,直来直去的,这其实是最大的误解,明朝的儒将是很多的。
“孙大人万万不要有这样的想法,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孙大人虽然赋闲在家,然我们都是同乡,我想着,适当的时候,向朝廷举荐大人的,山西深受流寇侵扰之害,以至于农民不能够安心生产,如此的局面,是不能够长期存在下去的。”
孙传庭的脸红了一下,他已经过了不惑的年纪,足足比苏天成大了一倍的年纪,想想苏天成担任江宁县知县,不到一年的时间,已经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看看自己,天启年间,魏忠贤乱政,辞官归故里,转眼这么多年过去,蹉跎了岁月,寸功未立。
“苏大人这么说,在下就不客气了,其实在下是赞成苏大人的战术的,对付流寇,必须剿灭他们的有生力量,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能够招抚,以消灭其有生力量为最大的任务,而且剿灭流寇,和恢复生产要同步进行,必须要安抚一方的百姓。”
苏天成微微点头,这样的做法,才能够做到一劳永逸,可惜大家明白这个道理,真正能够这么做的文武官员,几乎是没有的,要么就是想着急功近利的,恨不得明天就剿灭了流寇,或者是一厢情愿的认为,流寇是迫不得已造反的,只要朝廷施以恩惠,一定是能够剿灭的。
恢复生产,不是嘴上说的那么简单,需要耐心,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特别是在剿灭流寇之后,怎么来让农民能够吃饱饭,能够不想到造反,比如说河南的那种情况,农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