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安排,责任不是很明确,我给个建议,行军如同打战,牵涉到方方面面,需要安排妥当,你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行军速度,也就是你所强调的,不能够有人掉队,要相互照顾,最终大家都到达目的地,二是行军纪律,军队的纪律是生命线,绝不能够触犯,既然进入了江宁营,就要遵守一切的制度,不准骚扰百姓,沿路秋毫无犯,三是后勤保障,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方面,绝不能够疏忽。”
“你可以从这三个方面考虑,做出来分工,当然,总体负责,还是你。”
孙恩明听得非常仔细,到了后面,有些脸红了,苏天成说完之后,他马上稽首行礼。
“感谢大人的教诲,属下受教了。”
行军的过程,有些枯燥。
随军行动的家眷,毕竟体力差一些,女人和孩子,不可能跟上,好在后面还有军士,可以适当的照顾他们,苏天成留给他们银子的意思,本想着他们能够雇佣马车,想不到这些家眷,根本舍不得坐马车,也是跟随者走路去的,有些孩子太小了,几家合计,雇佣一辆牛车,让孩子坐车。
令苏天成没有想到的是,这些家眷,非常的坚强,出发的时候,刘铁汉强调了纪律,军士不能够因为照顾家眷掉队,行军过程中,家眷害怕影响到自家的男人,绝对不要照顾。其实,分管行军的孙恩宗,已经变通了,每日里完成了一百里的行军路程,体力好的军士,可以照顾家眷,苏天成也默许了这样的行为,但家眷还是不愿意。
行军的过程,也是这些初次加入江宁营的军士,受到教育的过程,这里面,有一些军户,他们熟悉军队的制度,能够起到一些带头作用,客观上帮助了整个的行军队伍。
孙恩明、孙恩宗、鹿太兵和鹿太泊四人的表现,出乎了苏天成的预料。
这四人,身份不同了,在家族里面,身份是显赫的,应该是很少吃苦的,但在行军的过程中,他们表现的很好,没有任何的特殊,和所有军士一样,依靠着双腿,走完每天的一百里地,大部队行军,不可能住宿在村镇或者是县城,很多的时候,都是就地宿营。
寒冬腊月的时间,在野外宿营,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负责后勤保障的鹿太泊,每天都督促军士,在众人歇息的时候,熬好了姜汤,每人都要喝下一大碗,这样能够保证军士不至于感冒受寒,每个军士,歇息之前,都要用热水烫脚。
至于说行军过程中的纪律约束,做的更加的到位。
行军过程中间,鹿太兵要求所有人,都要排好队伍,不准出现散漫的行军情形,队伍始终保持整齐,短暂的歇息和吃饭的时间,完全一致。
慢慢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刚刚招募的军士,已经开始体现出来军人的素质。
十二月十二日,队伍进入了南直隶的凤阳府。
还有六天的时间,就可以到达江宁县了。
回到了南直隶,苏天成有了一种到家的感觉,尽管说他是在山西长大的,但穿越之前,他一直都是生活在南方的,熟悉这里的气候条件,生活习惯。
两千五百军士,已经显露出来了素质。
没有一个人掉队,大家都坚持下来了,而且习惯了服从命令,按照苏天成的建议,两千五百人,分为了若干个小队,每个小队,都有具体的负责人,职责就是每天行军开始和结束的时候,总结一天的心得,提出来具体的要求。凡是行军途中,出现了什么问题,有了什么波动,小队的负责人,要立刻给孙恩宗禀报,小的事情,孙恩宗自行决定解决,稍大一些的事情,孙恩宗给孙恩明禀报,共同商议解决的办法。
这个过程中,孙恩明一直都没有麻烦苏天成。
这也是苏天成提出来的要求,部队行军,是最为简单的训练了,作为指挥者,要临济决断,解决一切问题,预防可能出现的一切问题,若是这样的要求,不能够达到了,就不要谈什么指挥千军万马作战了。
苏天成还告诉孙恩明,不要有着好高骛远的想法,历史上,大部分优秀的将军,都是经过了底层的磨砺的,他们熟知军士的要求,知道军队里面的一切情况,从底层慢慢的成长以来,指挥作战的时候,驾轻就熟,取得了赫赫战功,相反,那些不愿意知道基层情况,一味强调什么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将军,难以有什么作为。
其实,在苏天成的内心里面,孙恩明、孙恩宗、鹿太兵和鹿太泊四人,已经是比较合格的军官了,他们有学问,经过这一次的行军,已经迅速成长起来了,江宁营迫切需要他们这样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