窍生烟。
其实他也并非真的那么喜欢尚、杨两个美人。只是这两个女子在后宫众多谨小慎微的嫔御中,显然是属于胆大包天的那种!他喜欢看她们让皇后受气吃瘪的样子。
在朝堂上,太后一言九鼎,他根本无法违抗。但是在内宫,太后管得再宽,也没法插手这争风吃醋的家常事吧。
没有亲政的赵祯,也只能用对郭皇后的冷落,来表达他对刘太后的不满和消极抵抗。
然后,太后也渐渐的老了。人一老,就表示终有一天要离开这个世界。即便贵为太后也不能例外。
长久以来,太后一直身着皇帝的衣冠上朝听政。可是在临终之时,病榻上已经无法言语的太后,却用苍老的手虚弱的揪起自己的衣襟,以眼神向众人求助。恍悟的众人,于是为她除下帝王衣冠,换上后服。
身着后服的刘太后,安然的辞世了。
即便垂帘听政,在朝堂上呼风唤雨十数年,依然不敢以帝服下葬。
大娘娘,你这是怕在地下见到先帝,无颜以面么?
……
大娘娘过世了,留下一道遗诏“以皇太妃杨氏为皇太后,居宫中,同议军国事……”
同议军国事?这份遗诏是怎么回事?
赵祯目光炯炯的看向杨太妃。杨太妃没有像往常那样慈爱的回望他,而是不自然的避开了他的目光。所以杨太妃并没有看到,赵祯嘴角一丝淡淡的笑意。
御史中丞蔡齐站了出来。“上春秋已长,习知天下情伪,今始亲政事,岂宜使女后相继称制乎?”
于是士大夫们一个个都跟着站在了蔡齐的身后,昂然而立。
杨太妃的脸色开始发青。她注视着赵祯那淡淡的笑容,眼睛中跳动着愤怒和权欲的火焰。这火焰在赵祯的凝视下,渐渐黯淡、熄灭。终于,杨太妃垂下了她高贵的头颅,接受了将“……与皇帝同议军国事”这一句从太后遗旨中删去的决定。
赵祯松了一口气,紧绷的双肩,也放了下来。
君臣之义得以全,母子之情得以全!至于那遗诏是怎么回事,小娘娘想做什么,又做了些什么,还有必要追究吗?
原谅她被权力蒙蔽了双眼,原谅她效法刘太后的幻想吧。只是……朕,实在容不得第二个垂帘听政的太后了。
杨太妃退回保庆宫,成为和蔼慈爱的保庆皇太后。
这一些都像没有发生过一样。朝堂上的言语辞辩,被记入史书。然而这背后的暗流汹涌,人心诡变,却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感受得到。
赵祯自此起始亲政。(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