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总是会有很多微妙的转折,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来临。
譬如说穆寒生带着他这三年来的积蓄,搭着客船往忭京赶,眼见着还有一日的路程就可以到达,这一路上归心似箭的人却忽然畏惧了起来。起因在于同船的一名船客在闲聊时向他炫耀自己这是“衣锦还乡”。
衣锦还乡,一个千古的情结!即便到了后世,依然在人们的心中充满了荣耀。
带着某种莫名的心情,穆寒生提前下了船。方围镇是一个离东京汴梁不算很远的镇子,穆寒生在码头徘徊了许久。就这样回去吗?他感到很茫然。他摸了摸背囊里的银两,这些是他打算接了妻儿回家置办田地的钱。可是现在他忽然对这个计划感到犹疑了。
回到家乡,购买田地,过着向从前读书时一样的生活?
这样的安排,会不会让妻子对他感到失望?曾经,她看他的眼神里总是带着敬意,带着崇拜。如果就这样回去,自己会否成为她眼中的一个彻底的失败者?
有时候,人总是被一些莫名的心绪所阻扰,而此时穆寒生就是这样。明明回去才是最重要的,最急迫的,可是他却选择了和汴梁方向相反的一条路——去南方。
为什么去南方呢?
就在穆寒生徘徊在镇上满心彷徨的时候,一只大手拍到了他的肩膀上,一个北方汉子惊喜道:“穆兄弟,是你?”
“王兄?”
这汉子是河北人,姓王名不缺,与刘远通有些生意上的来往,和穆寒生很是相熟。两人没想到能在此相遇,俱是十分欢喜,寻得一家酒楼话起旧来。互相问起来,却原来王不缺眼看着农忙期即将过去,便想回河北召唤些同乡一起去南方贩牛。
南牛北贩,是宋朝特有的一个经济现象。在农耕时代,对小农家庭来说耕牛无异是一件非常重要的财产,是家里一个大件,基本相当于后世六七十年代的自行车缝纫机,八十年代的彩电冰箱,九十年代商品房和家庭轿车。
但是一个典型的情况是,北方缺牛,而南方的牛又多产,于是农闲时便会有人呼朋唤友,结伴去南方将牛贩运到北方牟利。少则十数人,多则百人,结伴而行一路上相互照应,也令强盗宵小不敢轻易下手。
听得两杯酒下肚的穆寒生讲了自己的情况,王不缺哈哈大笑道:“你们读书人真是想不开!不就是考不上状元吗,那至于寻短见!罢了,往事不必再提!兄弟你若有心,不妨和我一起去南方吧,北边的买主我都已经联系好了,这一趟的利润不会少!”
听到王不缺的邀请,穆寒生不由得怦然心动。
贩牛这事,穆寒生研究过。贩牛,都是走陆路的。除了购买牛的成本,一路上还要考虑到牛的损耗,这包括:牛一路所吃的草料。牛病死的可能性。牛丢失的可能性。
基本上,牛耗用的草料和牛的行进速度成反比,而牛的速度,咱就不说了,听那句俗话就知道了——慢得跟头老黄牛似的!而路上,牛的病死和丢失又是必然的。
曾经有依次穆寒生看见商船上有专门给马用的舱舍,那时他就想过,可否用船来畈牛?
用船的话,受空间限制牛的数量就会减少,但是速度却快了好几倍,速度快了草料消耗就少了,同时牛病死和丢失的概率大幅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