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的报纸都会刊登些诗词,有些是古作,有些是新作,不得不说现在长安日报的名头虽然在官员中有些臭了,但士子们却都以诗词上报为荣,别的不说,前些天温言和夫人去看戏的时候,就听见了百姓都在吟诵当天登报的一首诗。
这是怎样的传唱力度?比起以往那些诗册,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微微端正了坐姿,作为宰相也同时作为读书人的温言有些期待的看了下去,映入眼帘的便是标题。
“《山居秋暝》?”
温言皱了皱眉头,扫了一下做诗人的名字,是一位名叫王维的才子,温言心中的期待感微微降了些。
实在是因为这个名字从来没有听过。
喜爱读书喜爱诗词的他,记忆力也很好,这些年读过的诗书,加起来怕是能塞满门下省的官署,所以只是一眼,他就确定这首诗之前从未流传于世。
那大概就是某位才子新做的诗了,温言继续看了下去。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只是看了第一句,温言就有些愣住了,他尤自有些不信的回头重新看了一遍。
嗯,以空字领起全诗,格韵高洁,只是轻轻一读,便有一种空灵澄净的感觉扑面而来。
温言端起茶稳了稳心神,写景也是有高低之分的,这首诗的笔力就颇高,单是首联,就可以判定,这是首可以传世的佳作了。
温言心中的期待感又提了上来,他看向了下一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手中的茶杯慢慢放下,温言细细的品着这前两联,许久许久才幽幽一叹。
本以为首联写景就颇有笔力,没想到中间两联会更高。
虽同是写景,但都有侧重,颔联写物,颈联写人,一静一动,一副晚秋山水画卷仿佛就真的出现在了眼前。
写不出什么好诗,却喜欢读诗的温言恋恋不舍的收回目光,看向了最后一句。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放下报纸,端起清茶,袅袅的烟雾里,温言仿若梦呓:“好诗...好诗啊!”
他抿了口茶,闭目回味许久,只觉得从明珠殿下一首明月几时有后,长安又有了一首写秋景的绝佳之作。
不对,他眉头微微一皱,不只是写秋景。
最后一句似乎颇有余味,是有些向往田园?是在讽今?
他睁开眼睛,有些意外,又有些赞赏,又深深的看了一眼那个名字,记下了这个名叫王维的才子。
精神抖擞,充满了期待感,温言翻开了下一页。
然而并没有诗词,也不是以往的时事和花边新闻,而是一篇光是看起来就很学术的文章。
温言皱起了眉头:
“《论多子多福风俗以及早婚制度影响下的大唐人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