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闹得沸沸扬扬,所有不利的消息全部是针对于东宫的。皇帝实在忍不住了,将太子叫到了跟前,将那些弹劾他的折子给他看。
刘永安随手翻两下就丢在一边了。
“前朝时金国大举侵犯,赵氏一族被迫南迁,此后偏安江南内忧外患,后来鞑子灭金,不知屠了多少座城杀了多少人,能留下来的豪门大族,哪个不是凶手?儿臣抄家,所抄的也不过是那些跟着鞑子一起逃跑的人家和一些丧尽天良专为鞑子做狗腿鱼肉百姓的家族。这些人家里私藏火药、火铳、军械……若不趁乱抄了,后果不堪设想。”
况且他抄回来的东西,大都装到了皇帝的私库里。
虽然天下都是皇帝的,可谁会嫌钱多呢?
皇帝在心里其实是很赞同儿子的话的,心思一转,却问道:“那你也该写个折子辩一辩,分说清楚才好。”
太子:“这事爹知道就行了,只要您肯相信我,我受点委屈又有什么大不了?”
皇帝:“那百官那里怎么交待?”
太子:“这些弹劾我的信根本没经过御史台,不过是一小部分秋后的蚂蚱罢了,指使他们的人,相信过不了多久就能抓到了。”
皇帝见儿子胸有成竹的样子,心头一动,“你用了监察司?”
监察司就是刘永盛手里那部分人,刘永安既然交出去了,自然不想当着他爹再沾上关系,摇头道:“儿臣回来之前,早派人盯着王三保和于家了。”
说起王三保,皇帝倒起了惜才之心,“此人若能归顺我大吴就好了。”
之前吴军渡过黄河的时候,虽然鞑子皇帝已经逃了,逃不掉的人也降了,但是王三保每到一处,就是能策反已降的人再归顺大周,若不是如此,怕刘永安根本花不到一年的时间。
假如此人能够降大吴的话,大周已不足为患。
“孩儿亲自见了他两次,让他的部下去了三次,终是无果。”刘永安亦是十分遗憾,“所以才派人盯着他和于家,据悉于正昌已经南下,但儿臣手里并没有太多人手,正想向父皇禀告此事,凑巧您就先提起来了。”
皇上听了这话,便露出满意的神色来,却又不动声色地垂了眼睛,“你觉得这事交给谁比较好?”
若他爹真想把这事交给他,必定不会说这样的话,况且他也没打算接受,闻言不由笑道:“我觉得三弟正合适。”
据刘永安得到的消息,于正昌南下之前,见过宋家的人。若是齐王出马,正好可以把他自己摘出来洗清嫌疑,也算全了他们的兄弟之情。
皇帝讶然,“为何说你三弟合适?”
刘永安:“我们兄弟三人,年岁相差甚远,亲密无间怕是不能了,儿臣只愿兄弟和睦,家人安康,让我们有机会一起在家孝顺父皇母后。如今天下已定,让三弟多经历一些,于他以后大有好处,父亲也可以多个臂膀。”
刘永安的话非常诚恳,也非常实在,相当于是给齐王送军功了。
他比齐王大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