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说一句实话,司马欣在城破的时候是真的惊到了,那一瞬间脑袋像是被撞门锤狠狠地撞了一下,随后满脑里里都是一大群蜜蜂在“嗡嗡嗡”叫的声音。他跑出城楼途中看见出城作战的部队并没有因为意外情况慌乱,而是很镇定地收起食物开始列队准备交战,在那么一刹那醒悟过来了。
他们是谁?敌军是谁?
他们是华族制式军队,有着完善的建制,有着优秀的军官,有着优良的装备。
敌军不过是一帮还没有脱离蛮荒的野人,战场上无数次说明百越只是人多,与华族列阵而战的军队,百越人只要不是夸张到五倍以上,华族军队依靠优良军备和阵势杀起白越人来不比杀鸡屠狗复杂多少。
麾下军队没有因为意外崩盘,哪怕是意外爆发地点的东面守军也在错愕之后履行军职,那么司马欣就更加不能慌了神,一旦他这个统帅心慌了,数万部队也肯定会跟着心乱,到时候才是真的要面临末日了。
稳下心神的司马欣做出了正确的举动,他故作玄虚地用一套说词稳住了带兵的将领,说着说着自己也觉得似乎就是那么一回事,本来还担忧百越人跑了,可是百越人杀进了城内有夺城的希望应该是不会跑吧,那坏事是不是可以变成好事?
想将因为疏忽酿成的坏事变成好事,光有扭转局面的心态还不足够。需要用实际的行动来稳住局面,先将局面控制下来才有维持战局的可能性。
索性的是罗县守军的构成真的不错,无论是秦军出身的士卒还是其他人。面对变局的时候没有在那么一瞬间崩溃,而是下意识地听从典校的安排。
在列国的军队中并没有典校这个军职的存在,列国中典校属于文官,职责是记录国中发生的大小事,然后归纳给史官让其记录在本国的历史之中。
吕哲并不知道典校是干什么的,他会在军队中设立这个官职也不是出自偶然,最主要的目的是作为心理辅导官而存在。后面他发现士卒经常喜欢找典校唠叨,慢慢就将典校的职责转向类似于政委(中式。非苏式)一般的存在。
典校、军法官、将领,军中的职权分立果然让军队变得更加稳定,若不是条件不允许的话,吕哲连参谋一类的官职都会设立起来。不过那个时候得随潮流,就像政委取了个符合时代的典校名称,参谋按照宋明时期的称呼叫画赞。
司马欣在这一次意外中很明显发现典校的作用,说实话要不是那帮典校,哪怕军队的构造是以老兵为主也不可能那么快就稳定下来。
“东面城墙的三千守军只有千余撤了回来,战死者约有七百,其余是被冲散了。”少艾成功掩护东面城墙守军撤下来后立即禀告军情。
听到战死人数有七百左右,听到的人无一不是脸色变得难看。
他们出城而战,十天也不过才战死三千左右。然而今天百越突然发动攻城,措手不及之下竟是有七百士卒战死,已经是之前十天的差不多三分之一了。
司马欣只是点了点头。他不能表现出愤怒情绪,应该保持那种一切尽在掌握的淡然:“翼伽所部已经挡住东面不断涌入的敌军,西面的百越人多次攻城被打退,正南的敌军数次冲击也被击溃。”说到这,他环视一下在场的将校,“稳定下战线。这场战争现在才刚刚开始!”
进城了的百越人已经不止一次试图向城中进攻,不过他们遭到了翼伽所部在内守军的拦截。
第一波百越人很明显是被攻进城兴奋得昏了头脑。没有保证自己的人数优势分散而击,结果碰上了相等人数的守军,就像是单单一道海浪那般拍在堤坝之上就变得粉碎。
后面陆陆续续自发冲击而来的百越人遭遇到的是更多驰援向东城的守军,两军以东面城墙范围内的三里方圆展开大规模但却是小队形式的厮杀。
事实证明巷战果然是对守军有优势,熟悉地形的守军心理没有崩溃,依然保持着守城的信念,那么不熟悉地形的敌军总会在守军的抵抗下,每前进一步重要付出惨重的伤亡代价。
守军城墙陷落依然抵抗得十分坚决,这点对于研究过华族战史的译吁宋和驺无诸都十分不理解,不过再怎么不理解既然都成功杀进来了,根本就没有重新退出去的可能性。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