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在中国如何建立像德日那样的优秀企业?”林强生召集了埃里克松尼尔斯等人。
尼尔斯向林强生说道:“林先生。在中国建立具有din、jis工业标准的优秀企业是不可能的!除非重头做起,从钢铁原材料的加工到汽车成品,涉及汽车生产的每一个零配件的产品质量都要重新制定标准。挑选优秀企业合作对他们的生产设备和工艺进行升级,以让这些厂家达到高标准的工程能力!可是这样的投入非常巨大,现在已经不是四五十年代了,汽车厂商不必大而全把体系中的全部生产环节都占领,那已经过时了,现在是全球采购的时代!”
“重头做起吗?”林强生默默的嘀咕道,他对尼尔斯后面的提议则不置可否。
全球采购?他前世的国人已经做了。可结果好像不怎么样,欧美日韩零配件生产商在中国跑马圈地。国内的汽车企业离开他们似乎就玩不转了!
尼尔斯他们还不明白,中国的汽车(专指轿车)体系实际上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建立起来的,以前国内根本没有汽车体系!
在原有历史上正是由于德国大众和上汽的合作才在国内建立起来了整套的汽车生产环节,大众对推动中国的轿车工业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而在这个历史上。国内的汽车体系却是由林强生的推动而建立起来的,大投入大生产短平快,中国的汽车工业建立还没有几年呢!
在场的众人觉得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首先他们怀疑林强生有没有财力帮助国内体系中的零配件供应商提高生产技术,其次这样做有没有必要。
在场的瑞典人都觉得中国人造车只要在他们本国行驶就好了,而中国目前的汽车市场还没有成熟,购买者还在为有没有汽车买不买得到而拙计,为了一个不可能达到的目标而投入巨大的资金是极其愚蠢的!
更可笑的是,他们眼前的这个年轻老板竟然还想和德国工业标准看齐。他们都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趣滑稽的事情。
这些人在滨城工作了半年多,以外国人的眼光把中国人的生产能力看得非常透彻。
而据说他们去到的那个北方城市还是中国境内工业门类最齐全的一个城市。他们在滨城接触了很多企业,实话说中国的工业能力在发展中国家中算是一二流。但是和发达国家却是根本没有可比性。
林强生看了看不说话的众人,然后看了看埃里克松向他点了点头。
埃里克松看到同乡们都对林强生制定的目标沉默应对,他不得不说道:“林,如果你能和你们的政府方面谈一谈,只是让工业新区内的企业提高产品标准,我想他们离你所期待的目标也不远了!”
埃里克松毕竟是看着工业新区从无到有建立起来的。以前工业区内只有林强生的工厂和滨汽两家企业,到现在已经成立了二十多家企业。而且这些企业很多都与汽车生产相关。
在埃里克松想来既然中国国家标准没有统一制定起来(96年发布),那就一定还有操作空间。
林强生想了想说道:“你们都知道我的公司很快就要上汽车项目,我有一套生产线,所以我才让大家制定出新的产品标准,现在看来以国内现有的生产环境离我的目标有很大的差距!”
众人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就听林强生惆怅的说道:“和政府商谈帮助体系内的工厂提高技术和生产能力,这样也不能保证以后他们就能生产出质量高且稳定的产品!何况这些还都是中国国内的企业,如果公司的要求高,标准制定的严格,他们未必会喜欢和我们合作肯定是找那些低标准低要求的采购商继续愉快的赚他们的钱!”
“制定严格的工业标准也就会使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是的,那些企业未必会喜欢和您合作!”一名在林强生的企业中担任过技术总监的瑞士人对林强生说道。
“是的,伯恩!这些企业与其和我这样要求严格的采购商合作不如和滨汽哈汽那样的汽车商合作!”林强生耸了耸肩膀。
这也真是无奈的事情,自己帮助培育建立起来的汽车工业体系翅膀硬了,已经脱离了自己的控制!
“那么,我就把现有体系砸烂,把他们打回原形!”林强生咬了咬牙,表情冰冷的说道。
“下一步行动,对工业新区的零配件供应商实行整体式收购或合资控制股权,股权收购的最低要求必须超过60%的股份。不愿意被收购的厂商视其为不愿合作者,这样的厂商将被逐出滨汽和哈汽的采购名单,或者我们自己搞或者让肯合作的企业代替!既然你们说依据中国的标准过低不可能建立起优秀的企业。那么我就自己建立汽车全体系供应链自己建立生产标准,谁还能阻止我!”林强生看了一眼在座的众人,杀气腾腾的说道。
现实情况逼迫着林强生不得不向产业纵深发展,资源材料、生产工艺、研发设计等每一项环节都关系着产品的品质。想要让国人坐上好车,让国内的汽车市场不被国外品牌占领,也只有在每一步上都重新制定高标准才行!
包括埃里克松在内的七个人听到林强生的话后都为之一愣,他们都没想到年轻的老板把主意打到了工业新区的那些厂家身上,他们知道滨城的那些生产商要倒霉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