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卫,是大运河进入京城之前的门户,也是海河流过之地。明朝的时候天津三卫,到了清顺治年间,天津三卫合并为天津卫,这里是军事重镇和漕运转运中心。虽然这个年代的天津城还很小,但是在天津却居住着大批富商。
随着漕运线被切断,运河运输中断,原本在运河上以漕运为生的几十万漕运船工,以及为漕运服务的各种其他行业的人们,加起来人数高上百万人,都失去了生活来源。
和漕运船工同病相怜的还有大批的两淮的盐户、盐丁和运盐船工。
张阿四,就是原来的盐户。不知道从他祖辈的哪一辈开始,世世代代就以煮盐为生。他和家人每天去海边取来海水,倒入锅内,升起柴火熬煮食盐。煮出来的食盐卖给由盐商派遣下来收盐的盐丁。虽然每天赚的钱很少,但还是可以勉强养家糊口。
即便是清廷执行最严厉的禁海令,但是对盐户还是放得比较松的,允许那些世世代代居住在苏北海边的盐户们住海边,只不过是不允许驾船出海,另外加强了管理,有绿营兵和盐丁看住这些盐户,以免他们把粮食卖给海寇。
可是今天,张阿四却活不下去了。
如果说运粮船是因为运河中断的缘故,那么这些以盐业为生的人们,却是因为盐业遭到了南洋精盐的冲击。
两淮自产的盐,一斤要十五文铜板,那还是最差的粗盐。要是略好一点的盐,一斤大约是三分到五分银子。如果是来自陕西的那种井盐,那就更贵了,一斤盐可以卖到三钱四钱银子的高价,甚至还更贵,一斤精盐,就能换到五十斤大米,甚至可以换到一百斤大米!有钱人是用那些精盐来刷牙的。
当然了,那些精盐价格再贵,也不关张阿四这些盐户的事情,那些精盐都是来自陕西等地的井盐,不是他们这些生产海盐的盐户产的。
可是自从有了南洋精盐后,各地盐户就受到严重的冲击。
从南洋来的精盐,盐粒细腻雪白,盐的品质简直和陕西出的高档井盐相当,甚至要更好。可是盐的价格却十分便宜,一斤那样的上等精盐,价格居然才五文铜板!
那种上等精盐的品质可是相当于陕西高档井盐的品质啊,陕西的精盐可是卖银子的,卖出去换来的是白花花的银子啊。可是南洋精盐廉价到只要五个铜板,价格比两淮自产的粗盐还要便宜,只有三分之一的价格!
十五文铜板的粗盐,和五文铜板的精盐,人们会选择哪个?不用说也知道,肯定是去购买五文的精盐。
这南洋精盐流入,盐户们都快活不下去了,他们辛辛苦苦熬煮出来的粗盐根本没人买,盐商也不来收他们的盐了。
其实两淮盐商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盐价下跌,一开始他们还能私下购买南洋精盐,然后高价出售。可是这种好事哪里轮得到盐商自己做?各地的八旗,绿营兵发现了这一条生财之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