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也永远无悔,禅师不必管我,就当我不是这世间之人也就罢了。我生也好,死也罢,喜也好,悲也罢,都不必慧恒师傅挂心。就算明日就坠入魔障,我也不必禅师来救我。禅师若是有心力,只管去修你的大慈悲,去拯救世人也就是了。至于我,”怀蓉的神色里有了一种奇特的自厌,“我本来不想生于这样的世间,却从出生就注定如此,既然这样,我就顺了命运就是。既然是我自己要如此,禅师也就不必担心因为没有救我损了自己的功德。”
慧恒怔了一怔,不料平日里温婉的怀蓉会说出这样激烈蹊跷的话来,正欲再以什么言语开解,怀蓉却笑道,“禅师尽可以把后头的佛家至理都收起来,我一字一句也不要听的。我也送禅师一句话,明日重来,落花如绮。今日的花,纵然开的再美再好,又有什么用呢?到了明日,不过是满地落红,叫人心上罢了。禅师以为我心里是永远的寒冬冰雪,便想要以春风化雨之力,来洗去我心里的尘埃,却不知这冰雪久了,就再不愿化开了。春日虽好,可惜太过短暂不能长久,禅师想要我心境豁达,与其瞧这样的瞬息飞红,倒不如永驻冰雪,从没有花开,也就不会有花落了。佛家之言,本就是叫人心境四大皆空的,何以禅师反而迷恋这样轻薄无根不能长久的东西呢?”
慧恒摇头道,“从未见过花开,又怎么知道花落?郡主并不是修行之人,自然不必四大皆空。郡主只需放宽心怀,积善修德,自然能活的平静如意的。”怀蓉闻言,冷冷一笑道,“我对人行善,别人又何尝善待与我呢?禅师是世外之人,世间众人,对于禅师而言本来就是一般无二的,既然无私,也就无欲,无欲也就无有愤怒忧患,更没有阴谋诡计了。只是禅师若是这世间之人,也有自己要守护的唯一一人,只怕也就说不得这样的话了。我只问禅师一句,禅师入寺之前,可又父母亲人?父母亲人待你如何?路人待你如何?仇人又待你如何?既然彼此不同,凡俗之人又岂能一视同仁呢?既然都是不能,也就多了许多忧患恐惧,彼此争杀不休了。”
慧恒摇头道,“我自幼在重华寺中长大,从没有这样的牵系。”怀蓉一怔,转而又笑道,“禅师方才说的很是,从未见过花开,哪里知道花落?从来没有拿起,又如何谈得起放下?从来没有经过欲望和私心,又如何来教我放下欲望和私心?”怀蓉的神情忽然像是累了,“佛家也说,由爱生忧怖,无爱无怖畏,这里的道理,禅师自然比我熟稔得多了。只是禅师若不懂何为爱,也就不懂的何为欲望挣扎,何为怖畏忧惧,自然更不懂得你所想要告诉世人的宽恕和平静了。等哪一日,慧恒师傅明白了为什么世间众生本就不是平等的,总有一人一事,叫人心里难以放下,不同于他人他事,更不同于一草一木。到了那个时候,慧恒师傅或者就可以真正明白,芸芸众生因何自苦了。如今禅师要开和我说这些,实在是太早了。”
怀蓉留下默默无言的慧恒,自顾往回走。她忽然想起方才慧恒所说的两句诗,临水夭桃,倚墙繁李,真真是最为应景的句子。只是这个世间之外的人,只以为花开花落是永恒不灭的,只觉得平静欢喜,如何懂得这花开花落之间,明日重来,落花如绮,有心相寄的伤心人是怎样怀抱呢。只是倒不曾想到,读着经卷的慧恒,是如何知道这些绮艳句子的。怀蓉想起这两句词的后头,紧接着便是那一句“樽中有酒且酬春,更寻何处无愁地”,其实世间哪里有无愁之地?若是有,佛祖也不会描绘出一个虚无缥缈的极乐世界,叫尘世间的人去幻想了。而相信世间有无愁之地的人,不过是从来也不曾真正知道什么是世间之愁罢了。
樽中有酒且酬春,在怀蓉想来,原本是就要人随心所欲的。既然世间有愁,倒不如趁着樽中有酒,长向花前拼沉醉也就罢了。世间原本清醒远远难于沉醉,醉眼观花,原本就更美于清醒十分的。就如同这样的雨夜,朦朦胧胧遮蔽了一层,倒和醉眼一般无二了,只觉得无处不美。隔水观花,醉眼知人,都不过是明知不能细想,也非要去求那么一点的幻想来安慰自己。其实等雨散了,酒醒了,也不过是被纷繁绮艳的颜色掩住了难堪的尘土罢了。花是如此,人与情事,又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