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志跑到前面的土丘上,发现不远处有个用草棚搭起来的简陋亭子,好奇地跑过去看,亭子里有一张竹桌,两张竹凳,桌子上还有一个大茶壶,两个竹杯子。一摸茶壶还是温热的,不由地兴奋地叫起来,“大姐、二姐,快来!这里有热水喝。”他刚才看见二姐捂住肚子,有些不舒服的样子,大姐说:二姐有些肚子疼,喝些热水就好了。可是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去哪里找热水喝?眼下不就有了吗?他不假思索地把两个杯子的水都倒满了,快步端到阿眉的面前。
杜三夫人一面看着阿眉喝下两杯热水迅速变好的脸色,舒了一口气,这孩子的月事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出发的第一天来,弄得她们一点准备都没有,一面忧心忡忡地顾忌起来:“这合适吗?我们这样不告而取就喝了人家的水,他们干活回来没有水喝怎么办?”
“无妨,这点水人家不会计较的。”杜渊之笑着说:“乡里人淳朴,他们不会和你计较这么多。在乡下如果你饿了、渴了看见路边的瓜果都可以采摘来吃,就是不能带走。兴许这水还是专门给像我们这样的过路人预备的,我之前就遇到过几次。”
“哦,”姚先生来了兴致,“想不到这里还有这样淳朴的习俗。到底是江南富裕,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可赞可叹。”
杜渊之摇了摇头,并不完全赞同姚先生的观点,“照你这样说,余杭的人比这里的人可富裕多了,应该更淳朴才对,但为什么反而是这偏远的村落,生活水平差很多的农民更善良更不计较?有人说穷山恶水出刁民,也有的人说越是穷乡僻壤的人越是淳朴,哪个对?要我说都对都不对,不论是穷山恶水还是富裕地方,都有善良的人,也都有无赖的刁民。天生良善的人,或是天生恶劣的人都是少数,其余大部分都是会被环境影响行为的不善不恶的人。别忘了,宣和二年方腊率众起事可就是发生在这歙县,当年可是血流漂杵,惨不忍睹。”
“那也因为当年赋役繁重,官吏鱼肉百姓,人不堪命,遂皆去而为盗。再富裕的地方也会因为欺压太甚而民不聊生,揭竿而起。这是官逼民反。”姚先生不甘示弱争辩起来,他的话历来鲜明大胆,一针见血。
“是啊,关键是留有余地,要给百姓留下一些生活的希望,不要逼得人走投无路破釜沉舟。这才是可以长治久安的平衡之术。”杜渊之叹了口气。
杜玉清和范斯远在一旁静静地听着,杜玉清平时就很喜欢听两位师长的谈话,不论是关于学问还是时局的话题都对她启发很大。但听到这里她不由地和范斯远对视了一眼,父亲这番话似乎是对眼下的社会形势忧心忡忡有感而发,自从少帝上台,就一反人们对他作为皇太子时“粹质比冰玉,神采焕发”聪明仁和的印象,就如孩子似的随心所欲,任意妄为,又是宠幸宦官,又是不上早朝,尚武玩乐,所行之事多荒谬不经,朝野多有议论。诸位大臣轮番上奏,甚至以请辞相威胁,但少帝嘴上敷衍,行为上仍我行我素,若有耿介老臣仍继续大胆谏言说得少帝不高兴了,就冷冷批复同意他们辞官,大臣遂更是无可奈何。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