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一起出征青州,随行的还有郭嘉、沮授,田丰留在邺县辅助颜良、文丑,河内郡太守张扬也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需有重兵防守邺县。
如今平原郡是林森的一个重兵屯积地,冀州府诸多将领都在此地,此次林森带着四十几万兵马前来,加在一起只主力军便有将近六十万,守备军也有五十万,百万大军哪。
当然林森不可能把这些兵马全都带到青州战场去,骑兵必然是全部带去,步卒他也只领主力军,当然他必须要先领精兵前往济南国,抢先一步占下历城再说。
林森与王强如今是盟友,所以他便先行一步,奔向济南国历城,到了地方,林森才知道历城该有多么的重要,北接黄河,南面皆是山区丘陵,中间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交通十分便利,乃是兵家必争之地,曹操只要占了历城,青州王强的领地他可以随意攻取。
可惜如今被林森抢先一步占领,打乱了曹操的全盘计划,也幸亏林森是提前出发,否则结果真不一定如何,他到达历城三天后,曹操果然领军杀到历城县,林森早已准备妥当,十多万步卒依靠地形展开层层防守,四十万骑兵整齐的排列在后方平原之上,随时准备迎敌。
曹操是一个枭雄,而且是一个非常具有实力的枭雄,头脑灵活,袁绍此次约他相助自己也是付出了一定的代价的,曹操本来想要的就是济南国,因为他曾经在济南国做过国相,对这个郡可以说是非常的熟悉,但是袁绍也没有这么傻,只给了他很多的粮饷,但是土地却是一寸都不给,曹操也没有办法,只能同意出兵,谁让他与袁绍的一个阵营的呢,而且年轻时还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两军分作两路同时出击,袁绍正面击敌,曹操背后偷袭,如此一来,王强必然大乱,他们也可以轻松获胜,可是没想到林森此时阻挡了曹操前进的道路。
两人曾经并肩作战长达一年之久,林森是什么人,曹操非常了解,冀州军的战斗力,曹操也同样深有体会,远的不说,就说两次讨伐董卓,林森都是有所建功的,第一次独领一军对抗董卓,第二次以区区几万兵马凭借函谷关隘,死死的阻拦董卓西进的道路,虽然最后都是失败告终,但是可见其实力还是非常的强悍,如果让他正面对战林森,他自认现在还没有这个实力。
看到林森已经占据历城,并且做好了防御准备,曹操索性就撤军了,他答应袁绍的已经做到了,可是被林森所挡就不能怨他了。
曹操领军返回济北国,既没有回许昌,也没有前往北海国的意思,就在济北国驻屯下来,因为他知道他在此地才是最有用的。
王强与袁绍已经全面开战,兵精粮足的袁绍把大军分成两路,一路直奔王强的老巢乐安国,牵制住了王强大部分兵马,另外一路扑向齐国临淄,这也是青州的治所所在,拿下临淄就意味着已经夺下青州之主的位置,袁绍十分在意这个名分的,同时临淄也是沟通南北东西的交通要道,军事地位非常的重要。
袁绍本来已有大将张颌、高览、麴义、淳于琼,还有一个相貌丑陋,但是战力颇为强悍的郭援,日前,他又迎来另一位具有历史超级武将实力的人物,太史慈,字子义,青州东莱郡人,历史上东吴名将,个人战力与小霸王孙策不相上下。
如历史上并无二般,太史慈出外时,他的母亲颇受原北海国相孔融的照顾,后孔融兵败之下,无奈投奔袁绍,在孔融的引导下,袁绍对其母亲也是照顾有加。
待太史慈归来之时,听到其老母述说此事,立刻登门求见袁绍,袁绍大为欢喜,立刻拜为大将,统领一军进攻乐安国。
王强把重兵设在乐安国外围,在他看来乐安国才是根本,丢了哪都不能丢了乐安国,因此齐国这方面就显得捉襟见肘,可用军队不多,被张颌、高览领军杀的节节败退,损兵折将,急得王强一天数次发书催促林森领军支援,最后逼的他不得不在现实中联络林森。
林森也没有办法,曹操虽然退了,但是依然屯军在济北国,随时可能复来,但是王强那边又催的急,不去支援,齐国这边就会被彻底击败,一旦临淄丢了,那意味着乐安国将被彻底包围,同时,袁绍也可以派兵前来进攻济南国,那时,如果曹操在出兵历城,那自己立刻陷入危险之中。
权衡再三,林森还是决定领军前往齐国,无论如何也要先击败张颌、高览再说,留下高顺、沮授,还有二毛领所有步卒并加两万神箭手防守历城,他还是带着四十万骑兵,三万神箭手,还有他的亲兵,这些都是会骑术的军队,一起赶往齐国前线。
。。。。。。
求收藏,求订阅,求月票。。。(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