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是一个见风使舵的墙头草。
司空影痕神色未变,只缓声说道:“齐公子身处其间,又能以旁观者的身份对待此事,这份清明实属难得。方才齐公子一问想必是想问我如何看待君臣民三者之间的关系,齐公子心善,婉转了些。”
她说完这句话时齐子敬面色微变,司空影痕并未有责怪的意思,而是笑着就齐子敬所说之事侃侃而谈,“自古以来,三纲五常,都说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此三纲之第一纲是说身为臣子者应当为君上命令是从,服从君上制约,既是如此,身为臣子的自然应该食君之禄为君分忧,臣子为君分忧,第一步便是分辨君上的优从何处来,为君者自称上天之子,自当履行上天赋予的责任,臣子自该为君分担此重任。”
齐子敬显然没想到司空影痕会是自己心中所不齿的权力至上一派,他自读书之日起便认为为官者理应勤政为民,所思所行因以百姓为先。方才司空影痕一席话让他以为司空影痕如朝中大臣一般,遇事全凭皇帝好恶,半点不顾及百姓生死。
他心中顿时冒起一阵火气,并不客气地对司空影痕道:“原来先生也是这样想的,为臣者应当为君分忧,而不是为百姓。”
司空影痕闻言一时觉得啼笑皆非,她好笑地望着满腔郁愤的齐子敬,“齐公子以为我说的天降之责是什么,君上为何会是君上,因受百姓敬奉方为君上,为君者承天启地,为的是哪样,都是为了百姓,有百姓方有君上,君上之责便是普天之下的百姓,百姓安好,君上才能安好,君上安好,臣子方得安好,齐公子这个问题算不得一个问题,本就是因果循环的关系,何来偏向一说。”
说起齐子敬第二个问题,她却是云淡风地随意说道:“至于公子所说第二个问题,我与公子都是在野之人,学子论道只讲道理,不论时事。”
齐子敬听完司空影痕耐心讲完的一席话,脸上有些讪讪的,他抱拳向司空影痕恭敬地行了一礼,“先生一席话令在下受教了,在下自诩旁观清明,却不想早已陷入其中还不自知,方才拙言让先生见笑了。”他恭敬的态度比之方才更甚,对司空影痕也愈加敬重起来。
齐子敬这等文人虽时常闭门苦读,但他们依旧身处政局之中,东楚朝局已经被贪权图利的大臣们搅得乌烟瘴气,齐子敬这等学子的思想也被潜移默化,他们渐渐忘记君臣之根本,只一昧愤懑朝局不宁,却将最根本的问题忘却,君当以百姓为天,为臣者为民分忧就是为君分忧,这原本就是不相悖的事情,现如今上至公卿大臣,下至学子末流小官都在潜意识中将这两者当作两厢违背的事情。
司空影痕思及此心中依旧情绪莫名,她笑着对齐子敬说道:“不过是各抒己见罢了,齐公子这是何意。”她故作不懂,给齐子敬留了面子,也是不想让这些还未入士的世家公子心中留有阴影。
齐子敬闻言更是对司空影痕刮目相看,他再向司空影痕行一礼,“先生学识渊博,见识长远,在下虽苦读十余载,却不能学以致用,先生若是不弃,在下有疑可否拜请先生指教,在下定当感激不尽。”
齐子敬倒是聪明,他知道自己学识见地都不够,如今有这么一个好机会,他怎么会眼睁睁放走呢。司空影痕知晓他的想法,也不愿让这么一个还存有忠义之心的人才被世俗熏染,忘却初心。
“齐公子客气了,读书人之间交流学问是常事,齐公子只要有意与我论辩一二,我又怎会拒绝。”司空影痕话才说完,一旁的苏裘揶揄地打趣齐子敬道:“齐兄这是拜师来了吧,不愧是有名的大才子,时时紧抓学习机会,齐兄这样做就不怕我与李兄妒忌吗。”
齐子敬笑道:“苏兄说的哪里话,在下只是怕贸然登门拜访先生太过唐突,这才事先征得先生同意,以免冒犯。”苏裘面上带着笑意对司空影痕道:“先生既然愿意广开方便之门,不知可会嫌弃我等笨拙小儿问些让先生觉得可笑的问题。”
司空影痕笑道:“我来这京城除了太子殿下再无一人识得,如今能与几位相交自然是好事,我又怎会拒绝,不过苏公子有一句说得不对,都是求学之人,谈不上请教,切磋二字更为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