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老爷高中,第二百四十八名!”
“看赏!”
不断有报喜的人来到客栈中讨喜钱,也不断的有学子慷慨解囊,这一幕不停重复的发生,有人羡慕,有人焦躁不安。
卢象升,陈贞慧,张溥三人坐在一起,不停的东张西望,看看有没有报喜的人朝他们这一桌走来。三人中,唯有卢象升较为镇定,一直神情安静的吃着,只是从几次夹空了筷子的动作来开,他心中也颇为紧张。
也难怪如此,乡试可比后世的高考重要多了,对于莘莘学子也比高考重要,是真正能决定人生的考试。
而乡试历来也是最为奇怪的,不管你是何等大才,也保证不了一定高中,生而有才却屡试不第者,在明朝大有人在。
因此,三人的情绪可以理解。
“恭喜宜兴陈贞慧陈老爷高中,第四十八名。”又一名报喜人跑进客栈,高声喊道。
“这里,这里!”听到自己名字,陈贞慧登时笑得嘴都合不拢,高声招呼报喜人过来,大大的撒了一把铜钱。
“谢老爷赏!”报喜人磕了个头,又往下家去了。
“我中了,我中举了!”陈贞慧高兴的手舞足蹈,根本安静不下来。张溥和卢象升两人,看着也微微一笑,替他高兴。
陈贞慧的中举,仿佛开来个头,之后,张溥和卢象升的名次也出来了,张溥第十三名,卢象升第七名,成绩一个比一个好。
“恭喜张大哥,恭喜卢大哥,会试高中。”陈贞慧也凑趣的拱手笑道。
“同喜同喜。”张溥也是笑呵呵的,卢象升亦然,三人相互望了一眼,发现竟然全都中了,心中更是兴奋不已。
待到情绪发泄完毕后,卢象升看了他们两个一眼,“走吧,该去拜访主考大人了。”
“同去同去。”张溥符合一声,三人便出来客栈,结伴而去。
在科举中,这叫做拜座师,虽然还比不上中进士时的主考老师,但也是一种人脉关系了,是明朝读书人同学、同乡、同榜三种铁关系里的一种。
由于这次的扩招,主考官那里是熙熙攘攘,一大片人都在相互攀谈着,热闹非凡。也正是因为这次不同寻常的考试,许多本来应该在以后中举的人,今次纷纷出现。张溥、陈贞慧、牛金星、李岩,这些本不应该是今年中举的人,也出现在了榜单上。
在加上本来就是这次举人的卢象升、黄道周等,今次的举人,乃至后面的进士,注定将精彩无比,也将在历史上留下浓重的笔墨。
随着中秋的过去,乡试的热度也逐渐降低,庆祝过后,各个学子便各自返乡,开始准备明年开春的春闱,也就是会试。甚至一些路途遥远的,在九月份就开始出发了,这个春节,将在京师度过,参加二月的大比。
当然,这个往京师而去的人群,却是多了无数倍,往年一省不过上百,今年却翻了一番或者两番,这还不算,还有其他历年没有任职,年五十以下的举人,纷纷打点行装,和本县本府的举人,共同赴京赶考。
整整四五万的举人,蜂拥朝着京师而去,在九月份之后的路上,几乎都是他们的身影,带着迷茫和希望,他们来到了京师。
一路从南往北,整个大明地界还算平静,除了四川和贵州两省仍然还在进绞土司外,其他地方并不兵乱,百姓们虽有菜色,但还算过的下去。
唯一让这些出远门的举人惊讶的是,整个大明地界,到处都是看报之人,哪怕是不识字的老妪或者农夫苦力,都会买一份报纸来,让人念给自己听,很多说书先生在说书之余,也纷纷将帝国日报上的一些文章拿来念念。
或是内阁政策,或是边关战争,或是各地趣闻,天下大事之类的。随着帝国日报的扩散,大明百姓的眼光,也在这样不知不觉中慢慢增大。
随着不断的北上,待到进入原来的北直隶,现在的河北省时,一些奇怪的东西出现在他们的眼睛中。
明目张胆拖着盐路过的盐商,很多贩卖紧身成衣的摊贩,这些衣服很奇特,都是上下分开,窄袖窄裤腿的衣服,十分的省布料,因此很便宜,颇受广大老百姓的喜爱,几乎是刚刚摆出来,就有排队去买。
更让人惊奇的,还是那硬化马路,整个仿佛是通体石头铺就,人踩在上面,走的十分舒服稳当,脚也干净多了,不会踩到泥巴。
这个就是日报上所说的水泥筑路了吧。很多南方的举人好奇的看着道路,心中对那种名叫水泥的东西好奇极了。
除了这些外,河北省整齐严重,天天训练的城防军也让他们赞叹不已,士兵们饱满的精神和强健的体魄,让他们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军人,以前卫所中那些,都是纯粹的农民。
初次之外,还有很多令从南方来的举人惊叹,四轮马车,大量的水泥窑,砖窑,几乎每个县城都有的天宫酒店,而且连布局也都一样,这种超出这个时代的做法,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