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情况比北平还要糟糕些,沈忠毅的命令让孙连仲和宋邓都焦急万分,宋邓纵队不比三十七师,他们的后勤虽然也是联合军总部提供,但多年省吃俭用的心态让他们并未带更多的口粮来天津,一时间哪里有那么多吃的?不少士兵后悔,早知道少拿点弹药,多带几个压缩饼干。
当日夜里,眼见官兵都因平津的惨象无法入睡,沈忠毅命令各部以排为单位,去民众家里看一看,做个记录,告知民众随后会送吃的,穿的过来,不必出来四处乱窜,以免造成混乱,这个举动,也让一些大户人家人心惶惶,生怕清缴他们的家产。
好在联合政府动作迅速,特别事务局全面接管了此事,张力亲自在张家口车站安排着一辆辆火车出发,上午八点,第一辆专列就抵达了北平,沈忠毅思考片刻,命令专列不要停,先去天津救急,十点钟以后的专列,才在北平开始卸下大量物资。
“司令,有一些人偷偷摸摸跟着十三军出城,要不要拦截?”参谋接到消息来报。
沈忠毅头也不回:“告诉各部,要走的,不予阻拦。各部抓紧时间,先将物资发放到民众手里。”
收取民心其实并不难,是要多考虑点他们就行了,沈忠毅和孙连仲在平津的救济行动,让平津各界欢声雷动,北平街头,那一望无际的大碗茶摊子,就是民众感激的举动,虽然,这碗里早已没有了茶叶,虽然很多士兵并未喝,可民众就是固执的烧水,倒水,他们除了这个,也什么都没有,只希望忙碌的士兵口渴时能喝上一口。
小孩子如过年一般,在街上三五成群的跑来跑去,也没人担心他们的安全,十几年了,这一天北平的阳光显得异常灿烂。
接到沈忠毅的消息,联合军司令部里更加能够体会到赵子赟说的,我们也需要时间整固,平津要是硬打,结局比现在还要惨,耗费的人力物力将是巨大的,而南线各地都武力解决,恐怕和平津差不多。
经过紧急商议,陈淑珍暂时接任北平市长,****接任天津市长,先救济民众,恢复秩序,解决必要的民生问题,陆军总院派出李穆生带队的庞大医疗队,二十几辆军队的野战医疗车一路南下进抵北平,准备紧急医疗救援,得知平津急需大大小小的男女衣服,而联合政府一时间难以组织的消息后,张垣民众自发将家里闲置的衣服拿了出来,接着是大同、太原等地响应,而最遥远的一批,来自库伦……
九月八日,正当联合政府准备迎接来自广州的联系代表张治中时,平津传来一个既意外,又不意外的消息,两地都出现了大量身穿南方军服的官兵,人数之众,不下八九万,其中以九十八军暂四师师长曹耀祖,五十二军第二十五师师长姚国俊,九十二军第一四二师师长刘春岭,带领全师出现在平津引人注目。
这三人并未相互联系,而是各自在撤离过程中,找机会便脱离了大部队,借助夜晚北上平津,其意图非常明显。
“这内战不想打了,在北平这段时间,民众看我们的眼光如看仇人一般,都是有家有亲人的人,要让家乡人知道我们为了广州那些人,逼得平津百姓走投无路,还不被骂死?”辽宁人曹耀祖的话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我不要官,沈司令,我只请求能让我回家乡看一看。”在问及曹耀祖有何要求时,他说了自己最大的愿望。
“抗战胜利后,还没回去过吧?”得知他是辽宁人,沈忠毅问道。
曹耀祖摇摇头,“只听说很好,苏联攻入黑省后,我一直都心里忐忑不安…..”
“东北早已不是日寇占领下的东北,别看抗战胜利不过一年,东北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尤其是辽宁,好多地方都修了沥青马路,开原我不太清楚,不过不会差,绝对比这里强。”
曹耀祖点点头:“这我相信。”
怀揣着看一看家乡的迫切希望,一个月后,曹耀祖踏上了开原的土地,哪怕是有心里准备,他也震惊了,在东北铁路大通道上的开原,早已不复以前的模样,蒙疆光复东北之后,人力匮乏让开原成为第一批大型农业机械化粮食耕种区,金秋十月的万顷良田稻浪滚滚,一望无际,开原老城焕然一新,咸平府的大字重新出现在新修缮的城门上,而新城则是工厂林立,永兴在辽宁最大的大米加工厂就在这里,食品加工是开原的重头,供应着沈阳、铁岭、辽阳、四平等辽北大城市,生活之富足,完全不输于让曹耀祖有些眩晕的沈阳城。
回到北平,曹耀祖如同变了个人,带着暂编为建设兵团的两万多人手下,参与到北平的建设之中,一个月前,稍显郁闷和不解的心情完全消散,既然给北平民众带来那么多苦难,就用双手偿还吧!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