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簸,她带着孩子终于来到了台湾,之后,又在宜兰生下了第三个儿子,因想在物质极度匮乏的生活中希望能早日过上好日子,于是他们给儿子取名为邓长富。
凡是吃过苦和受过难的人都有那种坚强和忍耐的特性,所以,对于眼前的艰辛和苦难,对于丈夫这种烦躁和不安她都能忍受。所以,听到丈夫下班回到家里说着牢骚话,她还是像平时那样不声不响地默默地做着家务事。
九月的傍晚,太阳停在了西山上,将周围的云块染成了殷红色。太阳将落未落,金光依然灿灿,远方异常地安宁。而被竹林遮掩着的眷村,屋舍紧挨,饮烟袅袅,像是等待着家人回来。
赵素桂一人在厨房里一边拉着风箱一边做着饭。她做的是稀粥。稀粥是食粮短缺时期最常见的伙食。一小碗米就能做上一大锅的饭,因为这是他们家五口人的晚饭。等稀饭开了锅后,她就赶忙走到厨房,来屋后的一小片菜地里拔了一大把空心菜,然后,回到厨房里摘着洗着。她的肚子已经大了,再有三四个月就要生了,所以,她的行动显得有些笨拙和缓慢。
这时,丈夫邓枢从营部那边下班回来了。他走到厨房门前,把头朝里面探了一下,看见妻子正在洗菜,就知道饭还没有做好呢。于是,就进到大屋里,从墙上拿起一把胡琴坐在门前,边拉边唱起京剧《望江亭》中那段谭记儿的唱腔:
深羡你出家人一尘不染,
诵经卷参神佛何等清闲。
我今日只落得飞鸿失伴,
孤零零凄惨惨夜伴愁眠。
倒不如出家断绝尘念,
随师父同修道,
也免得狂徒摧残,
到来生身列仙班!
他拉着唱着,就渐渐地沉浸在《望江亭》的剧情之中。他喜欢京剧唱腔,也能拉一些京剧的曲调。这和他年幼时常常听母亲唱京戏有直接的关联。他出生在老家河北省大名县的邓台村,母亲曾在当地的戏班里唱过戏,后来跟在部队里当兵的父亲结婚后,就离开了戏班,但却喜欢唱京剧。所以,从小就跟母亲生活在一起的邓枢,耳濡目染,从小就爱唱京剧,还跟着戏班里的艺人学会了拉胡琴。他之所以喜欢唱这段唱腔,是因为生活的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而生活的无望又让他悲观厌世,所以,他很想去到一个遥远偏僻的地方,过着一种远离烦恼和忧虑的安静生活。是这样,如果不是还有这么一大家人要他养活,他早就离开这里去出家当和尚了。可是,他不能这样做,所以,就只能唱一些能抒发感情的曲调来舒缓一下心情的苦闷。
两个稍大的孩子带着一个小一些的孩子从外面回来了。6岁的孩子邓长安跑到厨房门前喊道,“妈呀,我饿了。”
赵素桂当然知道孩子早就饿了,因为他中午只吃了一小碗米饭,可他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她一边从锅里炒着菜,一边对孩子说,“你们回屋里坐着,饭马上就好了。”
于是,三个孩子就从父亲面前走过,进到了屋里,坐在了餐桌边等着吃饭。
(请关注张宝同的签约作品《诗意的情感》,包括精短散文、生活随笔和中短篇小说,今天发布的是生活随笔《我们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