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辛德勒”找到了,这一消息被多家媒体报导,一时成为网上佳话。美国传教士“鲍洋人”抗战时期在东湖保护上万武汉难民,海内外热心人接力寻找4年终有回音。对于东湖卫生疗养院老房子历史价值和鲍洋人的故事,似乎已经尘埃落定。其实,我们要做的事还很多,首先要做的事应该是要将东湖卫生疗养院老房子和鲍洋人的旧居申请为文物加以保护,鲍洋人的故事应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此,我想到了两届申请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杰出人物评选活动的事来。
民俗专家刘谦定本来在第一届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杰出人物的,但苦于没有上级单位盖章而不得不放弃,望着别人评得火流了的干瞪眼。第二届时,经过多人努力,几经辗转,最后,汉网的大印落在申报材料上,才使刘老师评上第二届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10大杰出人物之一。
据说,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杰出人物的评选活动是一年一度,每年均要评选。在汉网,此事似乎尚未提到议事日程。而在汉网,自人文俱乐部的成立,到人文武汉版的活跃,不乏文化遗产保护的杰出人物。明诚弘毅为保护交通路生活书店旧址做了大量的工作;沙月为武汉碉堡群蓬字守望台付出了多少艰辛的努力;护湖义士为保护武昌的大小沙湖功不可没,一人行为收集武汉老房子,足迹踏遍三镇的里份街巷;甄荣对鲍洋人的考察等等,这些人均可在即将到来的第三届,或下届或下下届的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杰出人物中参选参评。
作为人文爱好者,应该关注每届的参评活动和在参赛前做到未雨绸缪,选出武汉地区的文保杰出人物作为候选人。所有的人文爱好者都要成为历届评选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这样才可以使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杰人物的评选活动在武汉薪火相传,每届都不会落空,不至于出现刘谦定老师在第一届评选活动中所遇到的尴尬局面。汉网,特别是人文武汉版聚集着一大批对武汉人文爱好者,这不得不说是汉网的一件幸事。如果汉网对历届的参选活动搞得火火红红,汉网自然而然也会跟着火起来,那就会更加聚集人心,不需要用严格的考勤制度来约束自由来去的网名了。
如果再进一层,由汉网牵头,与赞助商或纸质媒体合作,评选武汉地区或湖北地区的年度文保杰出人物,年年如此,那汉网不愁不聚集人气。